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研究与应用

作 者: 程滔
导 师: 单新建
学 校: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 人工角反射器永久散射体 角反射器布设参数校正 PS点选取原则 点目标形变速度
分类号: P2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常规InSAR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时间去相干和空间去相干因素会导致SAR图像对同名像素之间相干性大幅降低,使得干涉与相位解缠等处理难以进行;地表植被、松散地物等对雷达波的后向散射特性随时间变化显著,使得这些地区相隔一个或多个重访周期所获取的SAR图像对同名像素之间相干性很差,甚至不相干,以致在这些地区无法利用InSAR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另外,大气扰动因素会造成雷达信号延迟和传播路径弯曲,导致获取的相位信息存在较大的误差,且众多的误差源也会影响相位测量的质量,从而降低了InSAR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应用InSAR技术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从一大批SAR数据中挑选相干性好的图像对进行干涉处理,这样的处理使得数据利用率较低。欲充分利用数据,就需对卫星传感器特性、卫星重访周期、卫星重访轨道之间的空间基线距等参数提出严格要求,而这些严格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这就限制了InSAR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在探索一些新型的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大利Tele-Rilevamento Europa公司的A.Ferretti等人在2001年提出的PSInSAR(Permanent Scatterer InSAR,永久散射体InSAR)算法理论,和德国波茨坦地质中心的Xia Y.等人在2002年提出的CRInSAR(Corner Reflector InSAR,人工角反射器InSAR)算法理论。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在低相干区实现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问题,克服了常规InSAR技术的局限性,从而拓宽了InSAR技术的应用领域。虽然,CR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SAR数据利用率,提高了InSAR监测结果的精度;但作者在应用研究中发现,CRInSAR和PSInSAR算法之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如果将它们联合起来,则比单一的技术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本文提出了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并着重论证该算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InSAR形变监测精度。本文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在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工和永久角反射器的InSAR微量形变监测模型研究及初步应用(40574007),与横向课题(与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合作项目):利用D-InSAR和CRInSAR技术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靖边-临汾段子长县地区滑坡进行监测研究,两个项目的资助下,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全文共分六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引言部分,重点介绍CRInSAR、PSInSAR技术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首先,分析常规InSAR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引入人工角反射器与永久散射体的基本概念,比较它们与普通地物对雷达信号散射特性的区别,并分析相干性与InSAR提取DEM精度的定量关系;接着,介绍CRInSAR、PSInSAR的技术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CRInSAR、PSInSAR技术与常规InSAR技术的比较,明确CRInSAR、PSInSAR技术的优势,同时也分析了它们各自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意义,和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重点论述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理论,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详细介绍常规InSAR技术的理论基础与数据处理方法;接着,深入论述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包括联合解算技术前提、理论基础与数据处理方法。在论述过程中,重点介绍了干涉相位与差分干涉相位的组成部分及求取方法,PS点的选取原则与选取标准,以及数据处理流程中极为关键的相位解缠技术,并比较了与常规InSAR在解缠方法与解缠精度方面的差异。第三章重点讲述研究区CR布设与PS选取工作。首先,通过野外调查和光学遥感影像解译,明确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地质灾害情况,分析研究区现今发生形变事件的动力因素,从而选定重点监测区;接着,基于前期课题中对人工角反射器的研究工作,对人工角反射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制作加工和野外架设;然后,接收研究区SAR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依据处理结果,完成了永久散射体点的选取。第四章重点讲述CR影像特征分析与布设参数校正。布设参数的校正在整个研究工作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首先,从研究区SAR数据中提取CR点的影像特征信息;然后,分析CR点影像特征与卫星过境当地入射角、地球曲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CR在布设过程中方位角、仰角的校正方法;并对校正方法进行了编程实现,为今后人工角反射器的架设提供便利和参考。第五章重点讲述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数据处理工作,这是算法验证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对研究区接收的所有SAR数据进行干涉处理分析;然后,根据架设CR的时间,对接收的10景SAR数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处理,包括对7景架设CR之前数据的常规InSAR处理、对3景架设CR之后数据的联合解算处理、和使用接收的所有10景数据,对整幅图像的左上角区域进行的联合解算处理;通过这些处理,获取了所选区域内相干性值高于所取阀值的所有PS点的形变信息,包括形变速度、DEM误差等,从而验证了联合解算算法的可行性;接着,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证明了该算法的高精度特点,并与GPS测量、水准测量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InSAR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前景。第六章结论。通过对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的研究,明确了本文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与初步应用;2)提出了基于相干性值与振幅值两个约束条件的永久散射体点选取原则与选取标准,并完成了永久散射体点的选取;3)提出了人工角反射器布设参数的校正方法。本章还分析了论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能够完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英文摘要  6-10
作者简介  10-12
致谢  12-14
论文目录  14-17
第一章 引言  17-30
  1.1 相干性与InSAR提取DEM精度的关系  17-21
    1.1.1 相干性对DEM精度的定量估计  18
    1.1.2 普通地物对雷达信号的散射特性  18-19
    1.1.3 角反射器对雷达信号的散射特性  19-21
  1.2 CRInSAR技术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4
    1.2.1 CRInSAR技术特点  21-22
    1.2.2 CRInSAR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4
  1.3 PSInSAR技术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6
    1.3.1 PSInSAR技术特点  24
    1.3.2 PSInSAR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6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26-27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7-30
    1.5.1 研究内容  27-28
    1.5.2 研究方法  28-30
第二章 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理论  30-47
  2.1 常规InSAR技术理论基础  30-36
    2.1.1 重轨InSAR与D-InSAR基本原理  30-35
    2.1.2 重轨InSAR与D-InSAR数据处理流程  35-36
  2.2 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理论  36-45
    2.2.1 联合解算算法技术前提  36
    2.2.2 联合解算算法理论模型  36-40
    2.2.3 联合解算算法数据处理方法  40-45
  2.3 本章小结  45-47
第三章 研究区CR布设与PS选取  47-66
  3.1 研究区的构造与地质灾害背景  47-51
    3.1.1 长输油气管道子长段区域构造环境  48-49
    3.1.2 长输油气管道子长段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  49-51
      3.1.2.1 DD095-DD099桩黄草湾滑坡群  50-51
      3.1.2.2 DE021-DE022桩董家寺滑坡群  51
  3.2 CR布设  51-58
    3.2.1 人工角反射器设计要点  52-55
    3.2.2 人工角反射器的野外布设情况  55-56
    3.2.3 人工角反射器的方位角、仰角计算  56-58
  3.3 研究区SAR数据接收与预处理分析  58-60
  3.4 PS选取  60-65
  3.5 本章小结  65-66
第四章 CR影像特征分析与布设参数校正  66-80
  4.1 SAR数据中CR影像特征  66-72
    4.1.1 CR在2006.08.12数据中的影像特征  66-68
    4.1.2 CR在2006.11.25数据中的影像特征  68-70
    4.1.3 CR在2006.12.30数据中的影像特征  70-72
  4.2 CR影像特征分析  72-73
  4.3 CR布设参数校正  73-79
    4.3.1 卫星过境当地入射角误差  73-77
      4.3.1.1 理论分析  73-75
      4.3.1.2 实验区当地入射角校正计算  75-77
    4.3.2 CR二面角误差与面形误差  77
    4.3.3 大气条件  77-78
    4.3.4 方位角误差  78
    4.3.5 CR方位角、仰角计算程序实现  78-79
  4.4 本章小节  79-80
第五章 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数据处理  80-95
  5.1 SAR数据干涉处理分析  80-81
  5.2 架设CR之前7景数据常规InSAR处理与分析  81-83
  5.3 架设CR之后3景数据联合解算算法处理与分析  83-84
  5.4 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数据处理与分析  84-89
    5.4.1 差分干涉处理  85
    5.4.2 大气校正分析  85-86
    5.4.3 PS点形变量提取  86-89
  5.5 数据处理结果精度分析  89-93
    5.5.1 DEM测量精度及误差评定方法  89-90
    5.5.2 形变测量精度及误差评定方法  90-91
    5.5.3 CR、PS干涉形变测量联合解算算法测量精度  91
    5.5.4 本文数据处理精度  91-92
    5.5.5 与GPS、水准测量精度比较  92-93
  5.6 InSAR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前景分析  93-95
第六章 结论  95-98
  6.1 特色与新意  95-97
  6.2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97-98
参考文献(按字母排序)  98-101

相似论文

  1. SAR干涉像对优化选取方法研究,P225.2
  2. 基于人工标志的激光扫描数据自动拼接技术研究,P225.2
  3. 数字式远距离激光测距技术研究,P225.2
  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研究,P225
  5. 测绘困难区域星载干涉SAR基线估计与地理编码技术研究,P225.1
  6. 复杂地形区域合成孔径雷达正射影像制作方法研究,P225.1
  7. 基于分布式InSAR的DEM生成算法研究,P225.1
  8. POS在车载激光测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225.2
  9. 全光纤激光相干测速技术研究,P225
  10. 机载LIDAR数据滤波方法研究,P225.1
  11.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研究,P225.2
  12. K波段测距仪基带信号跟踪处理研究,P225.3
  13.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滑坡监测应用研究,P225.2
  14. 机载激光雷达航带拼接技术研究,P225.2
  15. 多脉冲游标扩时测距算法及其应用设计研究,P225
  16. 水下地形激光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P225.2
  17. 测距仪分辨力自动化检测与高精度基线测量的研究,P225.2
  18. 基于信噪比的InSAR干涉图相位滤波方法研究,P225.1
  19. PS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研究,P225.1
  20. D-InSAR可检测的最大最小形变梯度的函数模型研究,P225.1
  21. PSD激光三角测距系统设计,P225.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大地测量学 > 电磁波测距和基线测量 > 无线电测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