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旅游业战略规划分析系统开发及在上海的应用

作 者: 闫丹
导 师: 王铮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旅游战略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旅游资源 人生气候指数 交通便利性 空间溢出 Geodatabase ArcObject
分类号: F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1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旅游产业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产业功能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就要求对旅游产业进行战略性研究,总体上谋划旅游产业的全局性发展。本文的重点是希望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一个基于市场、交通、资源、环境、空间旅游溢出等方面模型的旅游业战略制定的分析模式。通过本模式的分析,以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我们提出的战略规划的制定模式实施大致分为7个步骤:(1)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结构辨识;(2)RMP分析;(3)SWOT分析;(4)文脉与旅游形象确定;(5)营销形象、宣传口号及旅游标志物确定;(6)旅游目的地管治模式确定;(7)旅游目的地战略制定,其中4、5、6步是以文化为导向的战略规划的重点部分。在战略规划制定模式的步骤确定以后,确定合适的地理计算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就旅游目的地的市场条件而言,我们采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从五个方面对上海市的旅游市场进行评价,分别是旅游区吸引力分析、旅游区市场份额分析、旅游区市场域分析、客源地空间集中指数分析和旅游区空间吸引力半径分析。发现上海作为一个滨海旅游目的地,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但是由于缺乏新的旅游产品,吸引力正在下降,并且上海市国内旅游客源地多集中于本地和周边省市,客源半径优势不明显,但具有稳定的客源结构。就资源方面而言,本文采用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等(2002)和王铮,王莹,滕丽,李山,毛可晶(2004)的分类模型,对上海市的滨海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总结得出上海市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并利用ArcMap、VBA和Teechart控件,对上海市滨海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的计算实现。并结合上海市滨海旅游资源各个单体对王铮、王莹、滕丽、李山、毛可晶(2004)提出的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资源分类系统进行增删修改,提出一个新的侧重于滨海旅游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在气候方面,我们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对中国13个滨海旅游城市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发现上海市的最为舒适的月份是4月~6月和9月~11月,最适宜的月份有6个月。在交通方面,我们采用外部交通便利性和内部可达性两个参数对上海市的内外部交通进行评价。其中外部交通便利性我们采用夏海滨(2006)年的算法,通过综合评价长三角市级水平的航空、铁路、各级公路的便利程度,并依据各种交通工具的载客量和速度进行拟合,得出大长三角各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内部交通可达性我们采用了空间文法(space syntax)理论。旅游空间溢出方面,我们采用Cani(?)ls和Verspagen(2001)在研究知识溢出时提出一个同时考虑了空间距离和技术距离影响的模型来模拟溢出作用,根据李山(2006)提出的可计算方法,实现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溢出计算。以上的旅游可计算模型,我们将依其建立模型库,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ArcObject作为开发平台,使用建立在DBMS之上的统一、智能的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作为存贮工具,结合Teechart控件技术,成功开发了一个旅游地理计算模型实现系统。

全文目录


前言  6-7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目录  11-14
第一章 引论  14-25
  1.1 滨海旅游与滨海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4-15
    1.1.1 滨海旅游与滨海旅游资源概念  14-15
    1.1.2 滨海旅游的特点  15
  1.2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15-18
    1.2.1 国外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15-17
    1.2.2 国内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17-18
  1.3 滨海旅游业战略研究的发展  18-21
    1.3.1 国外滨海旅游战略发展  18-20
    1.3.2 国内滨海旅游战略发展  20-21
  1.4 旅游学定量分析与地理信息科学  21-24
    1.4.1 地计算的发展  21-22
    1.4.2 旅游学中地计算的进展  22-24
  1.5 论文结构  24-25
第二章 旅游业的战略规划模式  25-31
  2.1 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  25-27
    2.1.1 SWOT分析  25-26
    2.1.2 RMP分析  26-27
    2.1.3 PASOLP分析  27
  2.2 旅游规划的战略管理模式的建立  27-30
  2.3 总结  30-31
第三章 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型的建立  31-50
  3.1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分析  31-34
    3.1.1 旅游区吸引力分析  32-33
    3.1.2 旅游区市场份额分析  33
    3.1.3 旅游区市场域分析  33-34
    3.1.4 旅游吸引力半径模型分析  34
    3.1.5 客源地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分析  34
  3.2 滨海旅游资源分析  34-40
    3.2.1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5-36
    3.2.2 针对滨海旅游的滨海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36-40
  3.3 旅游外部资源环境模型分析  40-49
    3.3.1 人生气候适宜度分析  40-42
    3.3.2 外部交通便利性分析  42-43
    3.3.3 内部交通可达性分析  43-48
    3.3.4 旅游溢出模型分析  48-49
  3.4 小结  49-50
第四章 系统实现  50-71
  4.1 系统需求分析  50-52
    4.1.1 需求分析的意义  50
    4.1.2 功能性分析  50-51
    4.1.3 非功能性分析  51-52
  4.2 系统功能设计  52-54
    4.2.1 模型计算模块  52
    4.2.2 分类评价模块  52
    4.2.3 数据库管理模块  52
    4.2.4 输出模块  52
    4.2.5 维护模块  52-54
  4.3 系统的目标  54
  4.4 系统的设计原则  54-55
  4.5 系统的结构设计  55
  4.6 数据库设计  55-58
  4.7 系统界面的设计  58-60
  4.8 系统各模块实现  60-70
    4.8.1 登录模块  60-62
    4.8.2 空间相互作用模块实现  62-64
    4.8.3 上海市滨海旅游资源分析模块实现  64-65
    4.8.4 上海市滨海旅游外部资源环境分析模块实现  65-70
  4.9 小结  70-71
第五章 上海市滨海旅游战略规划研究  71-88
  5.1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势态特征  71-72
  5.2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72-77
    5.2.1 旅游区吸引力结果分析  73
    5.2.2 旅游区市场份额结果分析  73-74
    5.2.3 旅游区市场域分析  74-75
    5.2.4 客源地空间集中指数分析  75-76
    5.2.5 旅游区空间吸引力半径分析  76
    5.2.6 上海市旅游市场分析小结  76-77
  5.3 上海市滨海旅游资源现状  77-79
    5.3.1 旅游资源数量特征与分类评价  77-79
  5.4 上海市外部资源发展现状  79-81
    5.4.1 上海市人生气候舒适度分析  79-80
    5.4.2 长三角旅游城市交通便利性分析  80-81
    5.4.3 长三角旅游圈空间溢出分析  81
  5.5 上海市滨海旅游业 SWOT分析  81-83
    5.5.1 优势  82
    5.5.2 劣势  82
    5.5.3 机会  82-83
    5.5.4 威胁  83
  5.6 上海市滨海旅游文脉和旅游形象  83-85
    5.6.1 文脉  83
    5.6.2 旅游形象  83-84
    5.6.3 营销形象和宣传口号  84
    5.6.4 旅游标志物  84-85
  5.7 上海市滨海旅游业管治模式的选择  85-86
  5.8 上海市滨海旅游业发展战略  86-88
    5.8.1 “区域联动”的空间战略  86
    5.8.2 “多元优化”的产品战略  86
    5.8.3 “产业融合”的产业战略  86
    5.8.4 “精品品牌”的品质战略  86-87
    5.8.5 “文化提升”的内涵战略  87
    5.8.6 “国际接轨”的跃迁战略  87-88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88-91
  6.1 总结  88-89
  6.2 讨论  89-91
参考文献  91-97
后记  97-99
附录1  99-100
附录2  100-101

相似论文

  1.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2. 项目融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283
  3. 仙游九鲤湖旅游发展研究,F592.7
  4. 民族社区旅游资源特殊性及居民对门票分红感知的研究,F592.7
  5.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F592
  6. 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F592
  7.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F206;F224
  8. 乌鲁木齐市公交网络结构特性分析研究,U491.17
  9. 蓥华山景区旅游的灾后重建研究,F592.7
  10. 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研究,F592.7
  11. 海南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研究,F592.7
  12. 广西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其特色研究,F592.7
  13. 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F592.7
  14. 青岛军事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F592.7
  15. 旅游资源营销策略研究,F592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F592.7
  17.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8. 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F592.7
  19. 江西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F592.7
  20. 南岳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21. 海南旅游资源授权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F5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