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P2P技术对网络版权的冲击及对策
作 者: 曾迎春
导 师: 裴桦
学 校: 大连海事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P2P技术 间接侵权 辅助侵权 替代责任 版权
分类号: D9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7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P2P技术实现了网络用户之间直接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完全平等自由的网络。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P2P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所接受和喜爱。但是,P2P技术在极大的方便了网络用户共享文件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尤其是版权问题。大量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通过P2P软件在网络上传输和交换,不仅给版权人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也对现有的版权法律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版权法律制度进行调整,以达到版权人利益的维护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平衡。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对P2P技术和版权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全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P2P技术概述。本章对P2P技术的概念、特征以及P2P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作了介绍及说明。并提出了P2P技术带来的版权侵权的相关问题。 第2章,P2P软件使用者与提供者的法律责任。本章首先分析了P2P软件的最终用户的“上传”、“下载”行为的性质。然后,通过对“Napster案”和“Grokster案”的分析,提出了现有版权法律制度追究P2P软件提供者法律责任的不足。 第3章,P2P技术侵权问题的经济学与法伦理学分析。本章从经济学和法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P2P技术对现代社会精神产品生产的影响,提出P2P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4章,应对P2P技术侵权问题的措施。本章对现有的解决P2P技术侵权问题的各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重点介绍了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第5章,解决我国P2P技术侵权问题的建议。本章首先介绍了P2P技术在我国的使用现状,并分析了现有法律保护框架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建议,通过建立间接责任制度以在法律上保障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并实施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以协调版权人、P2P软件提供者、P2P用户三者之间的利益。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引 言 10-12 第1章 P2P技术概述 12-17 1.1 P2P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12-13 1.1.1 P2P技术的概念 12 1.1.2 P2P技术的特征 12-13 1.2 P2P技术下的文件共享模式与传输模式 13-15 1.2.1 以Napster为典型的第一代"中央型P2P"文件交换软件 13 1.2.2 以KaZaA、eDonkey及Morpheus为典型的第二代"分散型P2P"文件交换软件 13-15 1.2.3 以Freenet为典型的第三代"匿名型P2P"文件交换软件 15 1.3 P2P技术带来的版权侵权问题 15-17 第2章 P2P软件使用者与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分析 17-30 2.1 P2P软件最终用户行为的性质 17-21 2.1.1 P2P软件最终用户的"下载"行为 17-19 2.1.2 P2P软件最终用户的"上传"行为 19-21 2.1.3 P2P软件用户侵权责任的承担 21 2.2 P2P软件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21-30 2.2.1 第一代P2P技术与Napster案 21-24 2.2.2 第二代P2P技术与Grokster案 24-27 2.2.3 Napster案与Grokster案留下的问题 27-30 第3章 P2P技术侵权问题的经济学与法伦理学分析 30-33 3.1 P2P文件共享的经济学分析 30-31 3.1.1 P2P文件共享对版权商品生产的影响 30-31 3.1.2 P2P技术促进了新的版权商品生产方式的发展 31 3.2 P2P文件共享的法伦理学分析 31-33 第4章 应对P2P技术侵权问题的措施 33-43 4.1 技术保护措施——数字权利管理 33-34 4.1.1 数字权利管理的内容 33 4.1.2 采用技术保护措施的优势 33-34 4.1.3 技术保护措施的不足 34 4.2.新的版权许可模式 34-35 4.2.1 大众许可模式 34 4.2.2 强制许可模式 34-35 4.2.3 自愿集体许可模式 35 4.3.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35-43 4.3.1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概念 35 4.3.2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理论基础 35-37 4.3.3 各国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运作模式 37-40 4.3.4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之比较 40-41 4.3.5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在网络时代运用的可能性 41-43 第5章 解决我国P2P技术侵权问题的建议 43-56 5.1 P2P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态 43 5.2 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P2P技术侵权的规制 43-50 5.2.1 我国法律对P2P软件用户侵权责任的认定 43-45 5.2.2 我国法律对P2P软件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认定 45-49 5.2.3 P2P技术侵权问题对我国法律制度的挑战 49-50 5.3 解决我国P2P技术侵权问题的建议 50-56 5.3.1 法律手段——在我国版权法中建立"间接责任"制度 51-53 5.3.2 经济手段——建立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53-56 结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0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60-61 致谢 61-62 研究生履历 62
|
相似论文
- 走出数字时代的版权困境,G230.7
- 替代责任探析,D923
- 网络文学及其版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1
- 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版权侵权责任认定标准探讨,D923.41
- 艺术作品复制权保护法律初探,D923.41
- 网络音像交易平台设计与实现,TP393.09
- 基于拷贝检测的视频版权注册与认定系统,TP311.52
- 移动互联网中流媒体版权保护的研究,TN929.5;F204
- 基于协同学和数字指纹的版权保护与追踪技术研究,TP309
- 分布式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TP315
- 基于混沌系统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研究,TP309.7
- 网络文学的产业链分析及其发展趋向,I207.42
- 可信平台上的版权保护模型研究与实现,TP309
- 具有隐私保护性质的叛逆者追踪方案,TN918.1
- 论版权商业价值的评估,D923.41
- P2P技术引起的版权侵权问题研究,D923.41
- 数字图书馆对传统版权的挑战及应对,D923.41
- 真人秀节目版式的法律保护,D923.41
-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行为研究,D923.41
- 西方消费类期刊在我国的消费文化传播研究,G237.5
- 基于权限交易的数字水印保护协议的研究与设计,TP309.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