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青岩古镇的保护探讨贵州民族村镇的和谐发展

作 者: 罗松华
导 师: 洪再生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青岩古镇 民族村镇 和谐发展
分类号: TU984.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7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作者参与贵州青岩古镇保护与建设全过程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贵州同期开展的“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项目进行比较,结合国内外一些古城镇保护所依托的理论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形成了关于“保护”同“和谐发展”的一些认知观点。研究认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内在矛盾,从根本上讲,是遗产资源的价值体系重构、各种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重组造成的,新的秩序形成并进入锁定状态之前,关于新的收益预期的认同,各个层面所反映出来的矛盾和冲突,充斥在过程中的相适性碰撞与磨合,需要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协调,进而谋求和谐局面的实现。每个地方的古城镇、古碉堡和古村寨,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条件等制衡要素,这就注定了关于历史遗产保护目标的设置、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很难从其他地方的经验或理论中得到具有一般规律的原则,也很难找到通行的模式来借鉴,用以直接生成可靠而有效的关于修复、整治、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法。无论是从文化建构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秩序建设抑或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历史遗产的保护,都是对既已形成的局面进行干预和修改。手段的有效性和干预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的意义,关键是目标的设置。效果是各种干预力量和抗干预力量均衡的结果,好与不好,在于是否“和谐”。“和谐”是遗产地生成新的、更具有活力和更高层次的关于历史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力量之源。因此,“和谐发展”既是贵州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也是保护规划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操作过程中各种参与方式、沟通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的方法和所形成的基本结论,对于指导贵州仍在继续推进的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工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21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的意义  7-13
  1.2 研究的对象  13-15
  1.3 相关概念界定  15-19
  1.4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19-21
第二章 青岩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  21-36
  2.1 青岩古镇概况  21-24
  2.2 青岩古镇的建筑文化遗产  24-33
  2.3 青岩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3-36
第三章 青岩古镇的保护与建设  36-51
  3.1 青岩古镇保护与建设的背景  36-38
  3.2 《青岩古镇保护规划》的编制  38-41
  3.3 《青岩古镇保护规划》的实施  41-44
  3.4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成果与不足  44-51
第四章 贵州民族村镇和谐发展展望  51-65
  4.1 贵州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现状  51-54
  4.2 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所面对的“反向力量”  54-56
  4.3 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56-59
  4.4 民族村镇和谐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59-62
  4.5 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内部机制的建立  62-63
  4.6 民族村镇和谐发展的远景展望  63-65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6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68-69
附录  69-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2. 欠发达地区城乡和谐发展研究,F120
  3. 河南省蓄滞洪区和谐发展研究,TV873
  4. 中国海洋经济和谐持续发展研究,F124
  5. 胡锦涛“人的发展理论”研究,D61
  6. 竺可桢生态环境思想研究,X2
  7.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633
  8. 列·尼·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的生态意识,I512
  9. 城市户外广告系统设计研究,F713.8
  10.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对弱势群体利益的法律保障研究,F293.3
  11. 辽东满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F127
  12. 中国自然灾难的审美之维,X43
  13. 从奥林匹斯之巅到吕克昂学园,I545
  14. 科学技术发展与美德之关系研究,B82-057
  15. 论青岩古镇的保护与发展,TU984.114T
  16. 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对策研究,F127
  17. 感知觉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F590
  1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水平评价,X820
  19.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F322
  20. 论《白鲸》中的生态伦理观,I7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的改建、扩建、重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