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锑锂掺杂PZT二元系压电陶瓷性能及优化工艺的研究

作 者: 孙秋香
导 师: 马卫兵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PSZT压电陶瓷 介电压电性能 掺杂 添加方式 电极
分类号: TM2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选取Sb2O3掺杂的PZT二元系压电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压电陶瓷。研究了该系统的最佳配比,不同添加方式对PSZT压电陶瓷的影响;电极及金属化温度对PSZ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掺杂Li2CO3的PSZT压电陶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PSZT系统压电陶瓷,Zr/Ti为52:48,烧结温度为1200℃时性能最佳:ρ=7.79g/cm333Tε0=1992,tanδ=1.78%,d33 = 410pC/N,Kp = 0.65,Tc=380℃,Td≈270℃。此时,晶粒发育良好,平均粒径为2μm,晶界较为清晰。但随着Sb2O3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较小。不同的添加方式没有改变PSZT压电陶瓷的钙钛矿结构。相比而言,外加方式压电陶瓷的性能要显著优于置换方式。外加的试样晶粒分布均匀,致密度较高,而置换的试样晶粒大小不一,有气孔产生,致密度下降。后者性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铅的缺失,导致大量铅空位的产生,从而恶化了材料的性能。对于PSZT压电陶瓷,涂有银钯电极试样的性能要优于涂有银电极的试样。试样的性能随着烧渗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800℃时获得最佳值。此温度下,显微形貌分析可知,银电极颗粒间结合较为致密,但有独立的孔洞出现,而银钯电极颗粒间交织成类似于网状的结构,有利于增强电极层的强度与稳定性。由电极层与陶瓷基体的线扫描可知,电极层与陶瓷基体中形成了过渡层,且银钯电极较为明显。过渡层的形成保证了电极与陶瓷基体牢固的粘结,使电极层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导电性。银钯电极试样的性能较银电极好,一方面是由于网状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由于钯的加入,形成银钯合金,抑制了银离子向陶瓷基体的迁移扩散。对于Li2CO3掺杂的PSZT压电陶瓷,分别研究了掺杂量、合成温度以及烧结温度对压电陶瓷相结构、显微结构、介电压电性能以及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i2CO3的加入使烧结温度降低了30℃50℃,当Li2CO3掺杂量为0.05wt.%,合成温度为900℃,烧结温度为1170℃时,可获得最佳性能:ρ=7.78g/cm333T0=1803,tanδ=1.65%,d33=387pC/N,kp=0.64,Tc=415℃,Td≈300℃。较高的居里温度以及退极化温度进一步提高了陶瓷材料的应用温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20
  1.1 压电陶瓷及压电效应  8-10
    1.1.1 压电陶瓷及其内部结构  8-9
    1.1.2 压电效应  9-10
  1.2 PZT压电陶瓷研究与发展动态  10-13
    1.2.1 PZT压电陶瓷的研究  10-12
    1.2.2 PZT压电陶瓷的发展动态  12-13
  1.3 压电陶瓷的应用  13-15
  1.4 压电陶瓷的表面金属化  15-18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8-19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0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手段  20-25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0-21
  2.2 实验工艺  21-22
  2.3 性能测试及仪器装置  22-25
    2.3.1 体积密度  22
    2.3.2 相对介电常数ε_(33)~T/ ε_0 及介电损耗tanδ  22-23
    2.3.3 压电系数d_(33)  23
    2.3.4 机电耦合系数K_p  23
    2.3.5 显微结构及物相分析  23-24
    2.3.6 居里温度T_c  24-25
第三章 Sb_2O_3掺杂的PZT压电陶瓷的研究  25-48
  3.1 最佳配方的选择  25-36
    3.1.1 物相分析(XRD)  26-27
    3.1.2 显微形貌分析(SEM)  27-29
    3.1.3 介电压电性能  29-32
    3.1.4 居里温度  32-36
  3.2 不同掺杂方式对PSZT压电陶瓷的影响  36-41
    3.2.1 物相分析(XRD)  36-37
    3.2.2 显微形貌分析(SEM)  37-39
    3.2.3 介电压电性能  39-41
  3.3 不同电极不同烧渗温度对PSZ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41-46
    3.3.1 介电压电性能  41-43
    3.3.2 微观形貌分析  43-46
  3.4 本章小结  46-48
第四章 Li掺杂的PSZT压电陶瓷显微结构与机电性能的研究  48-65
  4.1 高Li含量对PSZ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48-56
    4.1.1 物相分析(XRD)  48-51
    4.1.2 显微形貌分析(SEM)  51-53
    4.1.3 介电压电性能  53-55
    4.1.4 居里温度  55-56
  4.2 低Li掺杂对PSZ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56-64
    4.2.1 物相分析(XRD)  56-57
    4.2.2 显微形貌分析(SEM)  57-58
    4.2.3 介电压电性能  58-60
    4.2.4 居里温度  60-64
  4.3 本章小结  64-65
第五章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71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71-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钛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O643.36
  2.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3.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工艺的研究,TM911.4
  5. 电极和电解质对H2O2开路电位的影响研究,TM911.4
  6.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7.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8. 放电环境与尘粒电凝并效应分析研究,X701.2
  9.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10. Bi、N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O614.411
  11.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12. 有序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13. 一维纳米TiO2的制备及染料废水脱色研究,TB383.1
  14. 普鲁士蓝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TB383.1
  15. 竹炭负载催化剂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03
  16.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17. 铁、镧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O614.411
  18. 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物电极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O657.1
  19. 预阳极化超薄碳糊膜电极的构建及应用研究,O657.1
  20. 盐酸表阿霉素的光谱与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TQ465
  21. 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O613.7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工材料 > 电工陶瓷材料 > 压电陶瓷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