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3S技术的黑叶猴生境破碎化研究

作 者: 陈智
导 师: 黄乘明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黑叶猴 栖息地 3S技术 破碎化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3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叶猴( Trahchypithecus fran?ois)为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opithecidae)疣猴亚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在中国仅分布在广西、贵州、重庆;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种群数量稀少,为世界濒危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研究利用3S技术进行黑叶猴生境破碎化研究,全面了解黑叶猴栖息地的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状况;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黑叶猴栖息地的质量和破碎化情况;分析人为干扰对黑叶猴栖息地破碎化的影响,并进行人为干扰区的恢复模拟分析;针对黑叶猴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进行景观规划;最终为黑叶猴的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区域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扶绥县、大新县、隆安县、德保县、靖西县、隆林县和贵州省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道真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栖息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TM卫星遥感图像、地形图和电子地图为基础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各个黑叶猴栖息地进行景观分类,分为喀斯特石山林地、灌草丛、裸岩、农田、居民地、裸地、水体七种景观类型。2、利用GIS的分析功能和Fragstats、Patch Analyst分析软件对龙州县、扶绥县、大新县、隆安咘也、隆安群吁、德監亍⒕肝髟累住⒕肝髂掀隆⒕肝餍滦恕⒙×窒亍⒙檠艉幼匀?保护区、道真自然保护区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和破碎化情况分析:2.1各区域总面积分别为:6821.39ha,3703.37ha,4974.72ha,1014.94ha,1163.69ha,2520.16ha,2051.69ha,1054.61ha,1528.75ha,2061.80ha,32498.74ha,10665.86ha。2.2各区域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7,0.96,0.81,1.20,0.98,0.95,0.83,0.76,0.96,0.93,1.31,0.79。2.3各区域蔓延度指数分别为:91.27,72.73,77.12,65.86,72.24,73.15,71.11,78.16,77.50,73.84,52.42,77.94。2.4各区域平均斑块大小分别为:32.18ha,16.10 ha,20.39 ha,12.08 ha,14.55 ha,15.00 ha,21.83 ha,20.68 ha,10.26 ha,17.62 ha,11.74ha,28.22ha。2.5各区域森林斑块面积破碎化指数分别为:0.0584,0.4511,0.2816,0.4083,0.4490,0.2790,0.2629,0.2383,0.2505,0.1187,0.5110,0.2364。3、把农田、居民地划为人类活动干扰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缓冲区分析功能把距离人类活动干扰源小于400米的自然景观区域划为干扰区,分析干扰区和自然景观区域的破碎化指数,发现干扰区破碎化指数超过自然景观区域,石山林地景观的比重小于自然景观区域,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人类的干扰活动是导致黑叶猴栖息地破碎化的原因之一。4、理论上要对现在已经破碎化的栖息地进行恢复,则必须对各个分布区内已经开发的区域进行恢复,使各个石山之间具有廊道相连;最后达到没有破碎化地匀质石山林地景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第一章前言  9-13
  1 黑叶猴概况  9
  2 国内外生境破碎化的研究概况  9-10
  3 3S 技术  10-11
  4 3S 技术在保护生物(生境)方面的应用概况  11-12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3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数据处理  13-20
  1 研究区域  13-14
  2 数据处理  14-20
第三章 黑叶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20-31
  1 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的数量化研究方法  20-23
  2 黑叶猴栖息地之间的隔离  23-25
  3 黑叶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25-29
  4 各个分布区景观格局和破碎化比较  29-31
第四章 干扰与栖息地破碎化的关系及栖息地的恢复模拟  31-36
  1 研究方法  31-32
  2 结果与分析  32-36
第五章 基于3S 技术的黑叶猴栖息地景观生态规划  36-43
  1 黑叶猴潜在栖息地分析  36-39
  2 黑叶猴生境景观生态规划  39-43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43-50
  1 景观分类  43-44
  2 景观格局和破碎化  44-47
  3 人类干扰和恢复  47-48
  4 有待深入的问题  48-49
  5 保护对策和建议  49-50
参考文献  50-54
附录  54-57
附图  57-63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3-64
致谢  64-65

相似论文

  1.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2. 基于3S技术的宿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分析,S757.27
  3. 基于3S技术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研究,S727.2
  4. 基于生态脆弱性的顺昌县公益林持续经营研究,S757.1
  5. 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分析,S731.2
  6. 分汊型河道生态流量过程研究,X143
  7. 广州市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F326.2
  8. 若尔盖高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S759.9
  9. 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S157
  10. 3S技术在潜在泥石流判别中的应用,P642.23
  11. 基于3S的震后汶川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P642.23
  12. 杭州湾南岸湿地5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研究,P901
  13. 基于RS的浙江省余杭区森林与湿地动态研究,TP751
  14.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橡胶园中的应用研究,S794.1
  15. 生境破碎化条件下太行山区蜘蛛群落结构研究,Q958.15
  16. 基于3S技术的红河州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X820
  17. 基于3S技术对青海省草地资源生产力的监测,S812
  18. 基于多源信息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S157
  19. 资源林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F326.2
  20. 3S技术在草牧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S126
  21. 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及评价,Q958.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