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阿昔洛韦—水滑石插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 者: 梁良
导 师: 唐星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阿昔洛韦 水滑石 插层复合物 微囊 喷雾干燥法
分类号: TQ4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阿昔洛韦(ACV)为模型药物,系统的研究了药物水滑石插层复合物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物的释放度和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喷雾干燥法、复凝聚法和溶剂-非溶剂法三种方法制备了复合物微囊,并对微囊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建立了阿昔洛韦含量测定的HPLC法,该法简单可行,专属性好。阿昔洛韦在不同pH缓冲盐溶液中的稳定性试验表明,阿昔洛韦在pH 4.5~9.8缓冲盐溶液中稳定,pH大于11则很快降解;水滑石对不同pH介质的耐受性试验表明,水滑石在偏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由于插层复合物的制备过程要求反应必须在偏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应该保持反应pH在8~11的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的降解。将药物制成水滑石插层复合物,用正交试验对药物和水滑石(LDH)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的pH值、晶化时间进行了考察。将制备药物水滑石插层复合物的三种制备方法:直接交换法、共沉淀法和焙烧复原法进行比对,筛选最优方法。通过载药量和药物的体外释放度来控制复合物的质量。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和扫描电镜验证复合物的结构。得出结果为:直接交换法所得的复合物载药量极少,采用焙烧复原法所得到的复合物载药量为64.916mg·g-1,而共沉淀法所得的复合物的载药量为7.135 mg·g-1。后两种方法得到的复合物的释放曲线形状相似,都分为4个阶段:初期的突释过程,吸附在LDH表面的药物释放;一个相对平稳的释放过程,在此阶段溶液中的阴离子和层间的阴离子进行交换,引起药物的释放;释放速度突然减慢的过程,由于溶液和层间的离子交换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最后阶段释放速度又会加快,是大量的水和阴离子进入层间引起的骨架坍塌所造成的。但焙烧复原法释放相对较慢,且制备过程复杂,故采用共沉淀法的复合物作为进一步研究。最终复合物的处方确定为:10gLDH,ACV0.3g,NaOH适量,酸适量。采用焙烧复原法和共沉淀法得到的复合物载药量相差较大,提示着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药物水滑石复合物时,由于不同酸根离子大小和所带电荷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离子进入层间的能力不同,可能导致载药量、释放行为和表征等一系列的差异,故考察了共沉淀法制备复合物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阴离子(SO42-,NO3-,AC-,Cl-)对所制得的复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得复合物的载药量分别是:12.04 mg·g-1(Cl-),12.86 mg·g-1(NO3-),6.93 mg·g-1(SO42-),8.52 mg·g-1(AC-)。加入硫酸所制得的复合物的性质和其它的复合物有较大的区别,加入硫酸所得到的复合物结晶度很低,药物仅仅以吸附的形式存在于载体表面,没有任何缓释作用,且其外观呈褶皱状,有别于其它离子所得到复合物的片层结构。其它3种离子对产物影响不大,但以制备过程中加入醋酸所得的微粒释放行为最好,故选用此种微粒作为微囊的囊心物。LDH遇酸不稳定,在低pH(pH<5)条件下立即溶解,故需给复合物包上一层肠溶性囊材,防止因复合物的溶解造成药物的全部释放。比较了喷雾干燥法、复凝聚法和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的微囊性质的区别。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囊流动性较好,复凝聚法制得的微囊粒径太大,溶剂-非溶剂法制得的微囊结块、粘连,且不易从溶剂中分离,故确定喷雾干燥法为制备微囊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喷干工艺对制得微囊的影响,确立最佳工艺条件为:速度40,温度120℃,辅料和囊心物的比例为4∶1;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的囊材对微囊流动性和释放行为的影响。以丙烯酸树脂Ⅱ号作为囊材的微囊流动性良好,而以不同型号海藻酸钠为囊材制备的微囊流动性差,各种微囊的耐酸性均良好。以两种不同型号的海藻酸钠(IF200M、IF120M)为囊材的微囊的释放行为和囊材的黏度相关,黏度大者药物释放速度慢;以海藻酸钠LF240D为囊材的微囊释放速度和程度类似于复合物。在不同pH的介质中,微囊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快慢依次为:pH6.8,pH6.0,pH5.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微囊的形貌特征,为类球状,但以LF240D为囊材的微囊成囊不完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1-13
Abstract  13-15
前言  15-20
  1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15
  2 模型药物的确立  15-17
  3 实验中关键技术的选择  17-18
  参考文献  18-20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20-25
  1 仪器与材料  20
    1.1 仪器  20
    1.2 药品  20
  2 方法与结果  20-24
    2.1 阿昔洛韦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0-23
      2.1.1 紫外吸收特征  20-21
      2.1.2 色谱条件  21
      2.1.3 方法专属性试验  21-22
      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2.1.5 精密度试验  22
      2.1.6 回收率试验  22-23
      2.1.7 含量测定法  23
    2.2 阿昔洛韦在不同pH条件下稳定性的测定  23
    2.3 水滑石对不同pH介质耐受性测定  23-24
  3 本章小结  24
  参考文献  24-25
第二章 被动法制备药物水滑石复合物  25-36
  1 仪器与材料  25-26
    1.1 仪器  25-26
    1.2 药品  26
  2 制备方法  26-27
    2.1 前体辅料HT-500的制备  26
    2.2 正交试验设计  26-27
  3 结果  27-33
    3.1 载药量  27
    3.2 体外释放度  27-28
    3.3 红外光谱  28-30
    3.4 X射线衍射  30-32
    3.5 扫描电镜  32-33
  4 讨论  33-34
  5 本章小结  34-35
  参考文献  35-36
第三章 主动法制备药物水滑石复合物  36-49
  1 仪器与材料  36-37
    1.1 仪器  36
    1.2 药品  36-37
  2 制备方法  37
    2.1 离子交换法  37
    2.2 共沉淀法  37
  3 结果  37-45
    3.1 载药量  38-39
    3.2 体外释放度  39-41
      3.2.1 桨法  39-40
      3.2.2 透析袋法  40-41
      3.2.3 不同离子强度的介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1
    3.3 红外光谱  41-43
    3.4 扫描电镜  43
    3.5 X射线衍射  43-45
  4 讨论  45-46
  5 本章小结  46-47
  参考文献  47-49
第四章 制备过程中不同的离子对共沉淀法制备药物水滑石复合物表征的影响  49-59
  1 仪器与材料  49-50
    1.1 仪器  49
    1.2 药品  49-50
  2 制备方法  50
  3 结果  50-57
    3.1 载药量  50
    3.2 不同pH条件下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50-51
    3.3 红外光谱  51-53
    3.4 扫描电镜  53-55
    3.5 X射线衍射  55-57
  4 讨论  57-58
  5 本章小结  58
  参考文献  58-59
第五章 阿昔洛韦缓释微囊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59-70
  1 仪器与材料  59-60
    1.1 仪器  59
    1.2 药品  59-60
  2 制备方法  60-63
    2.1 喷雾干燥法  60-63
      2.1.1 喷雾干燥工艺的筛选  60-63
        2.1.1.1 微囊粒径的测定  61
        2.1.1.2 休止角的测定  61
        2.1.1.3 密度与压缩度的测定  61-62
        2.1.1.4 空白微囊耐酸性的测定  62-63
      2.1.2 囊材的筛选  63
    2.2 溶剂-非溶剂法  63
    2.3 复凝聚法  63
  3 结果  63-66
    3.1 含量  63-64
    3.2 体外释放度  64-65
    3.3 含药微囊耐酸性的测定  65
    3.4 扫描电镜  65-66
  4 讨论  66-68
  5 本章小结  68
  参考文献  68-70
全文结论  70-72
发表文章目录  72-73
致谢  73

相似论文

  1.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2. 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S482.3
  3. 氮磷浓度对溞—藻—草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X173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微囊化研究,R329
  5. 藻类荧光对重金属毒性响应规律的研究,X173
  6. 藻毒素产生影响因子、化感抑制及预测模型研究,X52
  7. 傍河取水工程对黄河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R123.6
  8. 环糊精和水滑石脱除噻吩和硫醇的研究,TE624.55
  9. 嗜水气单胞菌微囊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应研究,R392
  10. 无菌微囊藻株的分离纯化和藻菌关系研究,Q93
  11. 环境因子对太湖两种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X173
  12. 稻麦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X172
  13. 益生菌对微囊藻毒素的清除及其机理初步研究,X172
  14. 一株溶藻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X52
  15. 云南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噬藻体及其宿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X524
  16. 水滑石改性聚酯的研究,TQ323.4
  17. 水滑石负载二氧化钛催化剂及其对苯酚羟化反应的活性,TQ203.2
  18. 丙谷二肽的酶促合成研究,TQ464.7
  19. 阿奇霉素微囊干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R94
  20. 微囊藻毒素-LR对雄性小鼠肝、肾和睾丸细胞的毒作用研究,R1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有机化合物药物的生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