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学的图像化生存

作 者: 李素华
导 师: 麦永雄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景观社会 视觉文化 媒介 文学 图像转向
分类号: I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2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20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几十年间,人类越来越切身感受到文化呈现方式的历史性变迁,曾经雄霸世界若干世纪的语言、文字文化正由中心滑向边缘,代之而起的是蓬勃发展的“视觉文化”。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后现代空间转向与图像增殖”以鲍德里亚的概念“信息内爆”审视这个不同于以往的、从以文字为主导的社会转变来的“景观社会”,以及泛滥于文坛的“艺术终结论”。20世纪初,当声音被注入电影中时,许多人曾认为电影可能会取替其他艺术,而文学会死亡。可事实倒是电影不断向文学靠拢;有声电影为了突出对话,所以不得不借靠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因素。20世纪后半叶,先是电视出现并日益普及,然后是录像带的风行,但都没有把文学挤跨。所以,我们可以说,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不一定就意味文学将衰落。第二章“视觉文化的冲击与文学的祛魅”从视觉美学角度,对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对文学的冲击作了初步的探索。确实,屏性媒体对文学的美感经验冲击巨大,现在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人在比例上是越来越少了,“快餐”现象也渗入了文学阅读领域,市面上流行的是通俗作品。这种阅读结构的变化,却让许多“经典”作品被影视文化所吸收、运用,例如,影视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改编自经典之作,包括神话传说、童话故事、戏剧等等,有的还改编得非常的“后现代”。这种文学渗透其它艺术门类的现象,与其说文学已死,不如说是文学发挥作用的领域在扩展及现代美感经验在改变和延伸。时代的巨大变化,也带来阅读方式的变化。在现代信息社会、后工业时代,人们不像过去那样拥有大量闲余时间,可以反复细读几部经典作品。对现代读者来说,信息搜索的方式替代了精细的鉴赏。对原著的解释、指南之类的“快读”方式,能从大量的历史积淀物中很快掌握一些资料,虽然文学体验少了,但信息多了,有损有益。第三章“文化传媒与文学空间”以空间——传播媒介、赛博空间——的视角,聚焦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8
引言  8-12
第一章 后现代空间转向与图像增殖  12-17
  第一节 鲍德里亚和信息内爆  12-13
  第二节 景观社会、影像时代  13-15
  第三节 艺术终结论  15-17
第二章 视觉文化的冲击与文学的祛魅  17-24
  第一节 视觉文化的美学意味  18-20
  第二节 视觉快感和消费社会  20-22
  第三节 传媒时代的文学——走向边缘化  22-24
第三章 文化传媒与文学空间  24-30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力量  24-26
  第二节 文学界面的演变  26-27
  第三节 人/机界面媒介和赛博空间:隐喻化的文学环境  27-30
第四章 数字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复魅  30-37
  第一节 图像转向  30-32
  第二节 图像化文学  32-33
  第三节 文学图像化  33-37
结语  37-39
注释  39-40
参考文献  40-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1-42
致谢  42-43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5.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6.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7. 先锋派时装发布会的景观研究,TS942.8
  8.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G206
  9.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10.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11. 水稻条纹病毒土传媒介的研究,S435.111.42
  12.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13. 纸媒介与数字媒介比较研究,G206
  14. 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杂交理论,G206
  15.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6.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17.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I712.074
  18.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鼠密度空间分布统计推断,R184
  19.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20.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21.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