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作 者: 连德宏
导 师: 王士兰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长三角 小城镇 动力机制
分类号: F29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32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以及区域一体化建设使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经济和政府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是小城镇成长的源泉;政府通过强制性的外生制度安排、政策制定、机制建设为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提供了保障。 本文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域,以小城镇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在简要分析长三角小城镇发展现状、特点及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小城镇发展动力来源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积极稳步推进长三角小城镇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章,论述选题背景,对与本研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再认识,阐述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列出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对小城镇发展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为后面章节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从长三角小城镇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长三角小城镇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并阐述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的演变路径。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之一。以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系统为框架,对长三角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动力机制的主要发展方向,为第五章的对策制定提供依据。 第五章,根据上述章节的研究,对区域分工、空间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建设等主要发展动力和管理机制、市场机制等建设提出了发展对策,并指出资源整合、环境保护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20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7-12
    1.1.1 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7-8
    1.1.2 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8-9
    1.1.3 有利于长三角区域的整体发展  9-10
    1.1.4 新世纪小城镇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0-11
    1.1.5 创新之处  11-12
  1.2 研究对象释义  12-14
    1.2.1 长三角概念的界定  12-13
    1.2.2 小城镇概念界定  13
    1.2.3 小城镇发展的内涵  13-14
  1.3 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解析  14-19
    1.3.1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概念  14-15
    1.3.2 动力机制与小城镇发展  15
    1.3.3 资源条件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  15-16
    1.3.4 区位条件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  16
    1.3.5 政策对小城镇的引导作用  16-17
    1.3.6 管理的推动作用  17
    1.3.7 创新的推动力  17-18
    1.3.8 区域一体化的带动作用  18-19
  1.4 研究框架  19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9-20
第二章 小城镇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20-23
  2.1 国外相关理论  20-22
    2.1.1 田园城市理论  20
    2.1.2 广亩城市理论  20-21
    2.1.3 城市发展的聚集经济理论  21
    2.1.4 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21
    2.1.5 中心地理论  21-22
    2.1.6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2.2 国内关于小城镇动力机制的研究  22-23
第三章 长三角小城镇发展概况  23-27
  3.1 长三角小城镇发展历程  23-24
  3.2 长三角小城镇空间分布特征  24-25
  3.3 长三角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5-27
第四章 长三角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27-54
  4.1 长三角小城镇经济发展分析  27-41
    4.1.1 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形式,二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7-36
    4.1.2 民营经济及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江浙小城镇经济的支柱力量  36-38
    4.1.3 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带动明显  38-39
    4.1.4 外商投资促进了小城镇经济多元化发展  39-40
    4.1.5 主导产业培育促进了专业小城镇发展  40-41
  4.2 长三角小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  41-44
    4.2.1 资源优势  41-43
    4.2.2 资源劣势  43-44
  4.3 区位条件加强了小城镇与外界的经济联系  44-47
    4.3.1 长三角区位优势使小城镇获得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和外来资金的支持  44-45
    4.3.2 小城镇区位优势加强了小城镇与其他城镇之间的联系  45-47
  4.4 政策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  47-51
    4.4.1 政策引导,促进了小城镇规模和质量的提高  48-50
    4.4.2 政策扶持、综合改革优化了小城镇发展软环境  50-51
  4.5 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了小城镇的资源整合及产业层次的提升  51
  4.6 区域一体化建设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  51-54
    4.6.1 政府、学界和企业界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52
    4.6.2 各领域、各层次一体化规划相继制定并实施  52
    4.6.3 长三角一体化的市场推力在增强  52-53
    4.6.4 长三角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53-54
第五章 基于动力机制分析的长三角小城镇发展的对策选择  54-64
  5.1 经济发展建议  54-57
    5.1.1 体现集中原则,加强企业集群建设,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54-55
    5.1.2 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55-56
    5.1.3 产业发展建议  56-57
  5.2 政策引导,优化小城镇发展空间  57-58
    5.2.1 优化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布局  57-58
    5.2.2 加强中心镇建设,推进小城镇集群化发展  58
  5.3 建立合理有效的小城镇管理体制  58-59
  5.4 加强小城镇市场机制建设  59
  5.5 区域发展建议  59-61
    5.5.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镇体系建设要将小城镇作为有机整体  59-60
    5.5.2 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小城镇发展平台  60-61
  5.6 通过创新机制建设提升小城镇综合竞争力  61-63
    5.6.1 体制创新  61-62
    5.6.2 科技创新  62-63
  5.7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63-6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中国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及奥肯定律的再检验,F224
  2. 城镇消防模式及发展探讨,D631.6
  3.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4.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5.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6. 城镇教师下乡去,G451.1
  7. WEO:全球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研究,X321
  8.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9. 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S158.3
  10.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D630
  11. 城镇失业青年“自性”学习行为研究,G729.2
  12. 大众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研究,G812.0
  13.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研究,D64
  14.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15. 新疆兵团新型团场小城镇发展的研究,F299.27
  16. 诸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F299.2
  17. 向平凡的“大多数”致敬,J905
  18. 小城镇给水工程相关标准规范研究,TU991
  19. 非R&D活动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F273.1;F224
  20. 小城镇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F299.2
  21. 工贸型城镇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X3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地方城市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