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u(001)表面上团簇Cu_(13)和Au_(116)及沉积原子Cu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作 者: 赵骞
导 师: 张林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薄膜 团簇 原子沉积 凹槽
分类号: TG1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新型纳米电子器件、新型纳米催化剂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新的实验技术、手段的采用,使得贵金属粒子在不同衬底上结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但是,传统的实验方法很难直接观测到原子结构的变化。建立在经验或半经验原子势基础上的计算机模拟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这种原子尺度上结构变化的手段。本文使用基于Johnson的Au-Cu二元体系嵌入原子势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u(001)表面上具有完全二十面体结构Cu13团簇、面心立方结构Au116团簇和Cu沉积原子的结构变化,在对这些结构的原子密度分布、原子平均内能和结合能等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Cu13团簇与Cu(001)表面作用后,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受到吸附位吸附高度以及温度的共同影响。温度较低时,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受吸附位吸附高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较高时,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受吸附位吸附高度的影响较小。结合能与团簇吸附在衬底表面第一层的原子数量相关。凹槽的存在和温度影响了异质Au团簇/Cu表面界面处的原子结构,处在团簇与衬底交界处的团簇原子受到凹槽的影响相对较大,较宽的凹槽和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团簇原子与衬底原子间的位置交换。在将具有不同入射能的Cu原子沉积到的具有不同深宽比凹槽形的Cu(001)表面过程中发现,在同一槽宽的情况下,沉积后的结构依赖于槽的深度和入射能。在一定入射能量范围内,提高入射能有利于得到能量较低的结构,并且使凹槽内存在的空隙区域变小;由于凹槽中存在沿着两个槽壁和槽底三个方向的竞争生长,使得凹槽内存在着一个局域原子排列不同于其周围原子排列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存在与初始衬底模型的选择和入射能量有关;沉积的过程中,溅射原子的产生与入射能的大小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原子沉积在衬底表面的研究意义  9-11
    1.1.1 研究背景  9
    1.1.2 薄膜生长过程  9-11
    1.1.3 影响薄膜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  11
    1.1.4 衬底表面刻出凹槽的作用  11
  1.2 团簇的性质及其研究意义  11-13
    1.2.1 团簇研究的背景  11-12
    1.2.2 贵金属团簇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12-13
  1.3 衬底表面上金属团簇结构研究的意义和发展现状  13-14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15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方法  15-25
  2.1 分子动力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15-16
  2.2 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的基本原理  16-20
    2.2.1 基本原理  16-17
    2.2.2 Gear预报—校正算法  17
    2.2.3 速度标定  17-19
    2.2.4 边界条件  19
    2.2.5 初始条件  19-20
    2.2.6 时间步长的选择  20
  2.3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  20-24
    2.3.1 两体势  20-21
    2.3.2 多体势  21-22
    2.3.3 嵌入原子方法(Embedded Atom Method,EAM)  22-24
  2.4 模拟中用到的几个函数  24-25
第三章 Cu(001)表面上团簇Cu_(13)和Au_(116)结构的MD模拟  25-41
  3.1 Cu(001)表面上Cu_(13)团簇结构的MD模拟  25-36
    3.1.1 初始结构与模拟过程  25-27
    3.1.2 模拟结果与讨论  27-35
    3.1.3 小结  35-36
  3.2 浅槽形Cu(001)表面上Au_(116)团簇结构的MD模拟  36-41
    3.2.1 初始结构及模拟过程  36-37
    3.2.2 模拟结果与分析  37-40
    3.2.3 小结  40-41
第四章 在槽型Cu衬底(001)面上进行同质原子沉积的MD模拟  41-50
  4.1 初始结构和模拟过程  41-42
  4.2 模拟结果与讨论  42-49
    4.2.1 模型Ⅰ的结果与讨论  42-46
    4.2.2 模型Ⅱ的结果与讨论  46-49
  4.3 小结  49-50
第五章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6
致谢  56-57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2. 基于共面传输线法的高温超导薄膜表面电阻的测试研究,O484.5
  3. 铁电薄膜与组分梯度铁电薄膜的性能研究,TM221
  4. TiO2表面纳结构对其疏水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614.411
  5. Bi系Co基氧化物系热电陶瓷与薄膜制备,TQ174.7
  6.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7. 掺铁SnO2陶瓷与薄膜的制备研究,TQ174.6
  8. LSGM电解质薄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4
  9. 全降解聚乙烯地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Q320.721
  10. 温度对Pt/Au异质外延薄膜生长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O484.1
  11. 二维晶格失配外延铝薄膜结构弛豫的分子动力学模拟,O484.1
  12. 温度对Cu-Ni异质外延生长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611.3
  13. WnC0,±(n=1-6)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O641.1
  14. (OsnN)0, ±(n=1-6)团簇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O641.1
  15. 聚酰亚胺/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83.2
  16. 细胞色素P450中配体进出通道和协同效应的研究,Q559.9
  17. 硅球表面苯酚MIPs的制备及其在DGT技术中的应用,O621.2
  18. 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TB383.2
  19. 新体制低剖面天线研究,TN823.27
  20. FBAR温度传感器研究,TP212.11
  21. 基于二氧化钒相变的二维可调带隙光子晶体,O73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金属学(物理冶金) > 金属物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