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在役管道X射线检测图像内外物质分类方法应用研究

作 者: 关鹏姝
导 师: 原培新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在役管道 X射线检测 物质分类 有效原子序数 数学模型
分类号: TG115.2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管道是现行的五大运输工具之一,随着管道运营时间的延长,管道老化问题日益突出,管道安全运行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能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不拆除保温层而完成对管道的内外物质分离而最终得到管壁厚度工作,是科技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求的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这样既能减少由于停产拆除、恢复保温层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无效重复劳动、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科学地评价在役管道的剩余寿命,进而保证管道安全可靠运行。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在役管道不去除保温层的检测方法,在管道内部有介质、外部有包装(防腐保温层)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分类剔除,目的是检测管道的剩余厚度,以便于管道的失效分析、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剩余寿命预测、可靠性分析和风险管理及管道的质量状况等适用性评价。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了解在役管道X射线检测系统各部分组成,分析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包括分辨率、动态范围等,对在役管道进行结构解剖,重点了解管道材料及保温层的材料组成和结构性质。其次,依据按有效原子序数物质分类的原理,通过一定的计算,找到物质分类识别的边界物质,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采集数据并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物质分类识别的边界曲线和数学模型。本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对管道的内外进行物资分类剔除,通过实验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来解决X射线穿过不同厚度的被检测管道成像并从图像的灰度级的变化和数学模型来确定管道壁厚,从而达到在役安检的目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7
  1.1 在役管道无损检测的意义  11
  1.2 无损检测的主要理论方法  11-14
  1.3 X射线检测系统的组成与性能评价  14-15
  1.4 X射线实时成像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5-16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1.6 本章小结  16-17
第2章 X射线成像的理论原理及工作方法  17-31
  2.1 X射线的产生及特点  17-19
    2.1.1 X射线的产生  17-18
    2.1.2 X射线的性质  18-19
  2.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9-23
    2.2.1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19-22
    2.2.2 各种相互作用发生的相对条件和几率  22-23
  2.3 X射线探伤的工作原理  23-30
    2.3.1 窄束、单色射线的强度衰减规律  24-27
    2.3.2 宽束、多色射线的强度衰减规律  27-29
    2.3.3 射线探伤的原理  29-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3章 工业在役管道X射线检测成像系统  31-48
  3.1 X射线实时成像  31-33
  3.2 X射线源的选择  33-41
    3.2.1 X射线机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34-35
    3.2.2 射线能量的确定  35-37
    3.2.3 焦距及焦点的选择  37-39
    3.2.4 射线源的技术参数  39-41
  3.3 X射线探测器单元  41-44
  3.4 射线实时成像检验的基本技术  44-46
    3.4.1 射线实时成像检验技术的一般要求  44-45
    3.4.2 常用图像处理技术  45
    3.4.3 射线实时成像检验的技术控制  45-46
  3.5 实时成像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46-47
    3.5.1 检测灵敏度  46
    3.5.2 空间分辨率  46-47
  3.6 本章小结  47-48
第4章 管道内外物质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48-63
  4.1 工业在役管道结构解剖分析  48-50
    4.1.1 常见工业管道材质的分析  48
    4.1.2 常用防腐层分析  48-49
    4.1.3 常用保温层材料分析  49
    4.1.4 常见管道壁厚减薄的原因  49-50
  4.2 物质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50-58
    4.2.1 有效原子序数  50-52
    4.2.2 边界物质的确定  52
    4.2.3 线扫描实验  52-53
    4.2.4 曲线拟合  53-55
    4.2.5 实验验证  55-58
  4.3 提取R值的方法  58-62
    4.3.1 单能量穿透技术  58-59
    4.3.2 双能量穿透技术  59-60
    4.3.3 R值的提取  60-62
  4.4 本章小结  62-63
第5章 基于管道的实验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63-74
  5.1 应用实验研究  63-68
    5.1.1 确定扫描方式  63-64
    5.1.2 射线透照几何关系  64-66
    5.1.3 剔除防腐保温层及介质  66-68
  5.2 管道厚度对应灰度级的数学模型  68-73
    5.2.1 不同厚度管道灰度值的提取  68-70
    5.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70-73
  5.3 数学模型验证  73
  5.4 本章小结  73-74
第6章 结论  74-75
参考文献  75-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2. 行星驱动式深松机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S222
  3. 中厚板加热炉计算机过程控制研究,TG307
  4. 坯料半固态感应加热温度场模拟及探讨,TG249.9
  5. 基于CAE分析的铸钢件冒口优化技术的研究,TG260
  6. 600MW超临界机组汽轮机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TK26
  7. 乙型肝炎电子病历及药效评价,R512.62
  8. 衡水学院分院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9. 电动舵机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TJ765.3
  10. 平面涡流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TP212
  11. 内外爆气控阀的研究,TH134
  12. 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研究,TH721
  13. 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分离装置升降平台的液压同步控制研究,U270.33
  14. 新型旋叶式压缩机特性预测模型研究,TH45
  15. 水稻谷粒的抗冲击特性研究,S511
  16. 提铁降杂成本优化控制分析与研究,F426.1
  17. 基于元算法GIS数学模型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208
  18. 长独头巷道受控循环通风数学模型研究,TD724
  19. 大宁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方法研究,TD713
  20. 基于人体动静态平衡的儿童连身裤结构研究,TS941.716.1
  21. 方圆坯铸机方坯连铸二次冷却制度的研究,TF77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金属学(物理冶金) > 金属的分析试验(金属材料试验) > 物理试验法 > 无损探伤 > X射线探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