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淮南刘庄煤矿主井人工冻融土地基的计算及数学模型研究

作 者: 苏文生
导 师: 崔可锐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人工冻融土 数学模型 冻胀融沉 数值模拟 有限元 有限差分
分类号: TD26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工冻结法由于其加固土体强度大、封水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在普通工法难以实施的各种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淮南刘庄煤矿主井井塔工程采用了人工冻结法施工凿井,继而人工解冻后施工桩基础,地基土在经过冻结和人工解冻过程后,其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温度场和应力场均发生了较大改变。本文应用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人工冻融土温度、应力、承载力等方面。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人工冻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 (2) 结合各种规范公式,计算了单桩、群桩的承载力,负摩阻力及桩基沉降,验算和评价了桩基稳定性; (3) 利用热传导方程建立了人工冻融土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有限元原理建立瞬态热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回冻分析; (4) 利用水热耦合迁移原理建立了人工冻融土冻胀融沉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回归原理建立了人工冻融土的冻胀和融沉的回归方程; (5) 利用土体的本构方程以及土体的破坏准则建立了人工冻融土应力场的数学模型,利用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原理建立了人工冻融土桩基承载力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原理建立考虑接触面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6) 分析各种土体的参数对桩基的应力场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为今后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4
第一章 绪论  14-18
  1.1 问题的提出  1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6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6-18
第二章 人工冻融土工程性质研究  18-22
  2.1 淮南刘庄煤矿主井工程概述  18-19
  2.2 冻胀和融沉机理  19-20
  2.3 人工冻融土与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20-22
第三章 主井井塔人工冻融土桩基承载力及沉降计算  22-33
  3.1 主井井塔桩基设计  22
  3.2 承载力计算  22-26
    3.2.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23-24
    3.2.2 群桩基础承载力的计算  24-25
    3.2.3 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计算  25-26
  3.3 基础的沉降计算  26-29
  3.4 桩身承载力及压屈验算  29
  3.5 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29-31
  3.6 场地抗震性评价  31
  3.7 桩基稳定性评价  31-33
第四章 温度场数学模型的研究  33-48
  4.1 数值分析的理论基础  33-34
  4.2 热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34-38
    4.2.1 三维热传导方程  34-35
    4.2.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35
    4.2.3 变分原理  35-36
    4.2.4 离散方程  36-38
  4.3 冻融土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38-43
    4.3.1 基本假设  38
    4.3.2 冻土温度场的解析解  38-41
    4.3.3 冻融土温度场的解析解  41-43
  4.4 计算与分析  43-48
    4.4.1 温度场有限元建模  43-44
    4.4.2 人工冻融土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  44-46
    4.4.3 回冻分析  46-48
第五章 人工冻融土中水热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  48-53
  5.1 水热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  48-49
    5.1.1 基本假设  48
    5.1.2 数学模型  48-49
  5.2 人工冻融土冻胀和融沉特性  49-50
    5.2.1 人工冻融土的冻胀特性  49-50
    5.2.2 人工冻融土的融沉特性  50
  5.3 人工冻融土冻胀和融沉的回归方程  50-53
    5.3.1 线性回归方程原理简介  50-52
    5.3.2 冻胀融沉线回归方程  52-53
第六章 应力场数学模型的研究  53-74
  6.1 三维应力与应变基本方程  53-55
  6.2 冻融土应力场的数学模型  55
    6.2.1 基本假设  55
    6.2.2 冻融土应变一般方程  55
  6.3 模型破坏准则  55-58
    6.3.1 摩尔—库仑模型  56-57
    6.3.2 德鲁克—普拉格模型  57-58
  6.4 桩基极限承载力的数学模型  58-59
    6.4.1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机理  58
    6.4.2 桩的受力分析  58-59
    6.4.3 单桩极限承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59
  6.5 计算与分析  59-74
    6.5.1 有限差分法原理  59-60
    6.5.2 应力场建模  60-62
    6.5.3 井壁应力分析  62-63
    6.5.4 接触面应力分析  63-64
    6.5.5 桩基应力应变分析  64-70
    6.5.6 单桩极限承载力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70-71
    6.5.7 桩周土体参数的影响  71-73
    6.5.8 数值分析结果验算  73-74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4-76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74-75
  7.2 继续研究的方向  75-76
参考文献  76-79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7.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8.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9.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0.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11.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12.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3.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14. 竖向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分析,TU391
  15.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16.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7.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8.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9.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20.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21.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设计与建设 > 井巷工程 > 井巷特殊施工法 > 冻结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