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鸭屠宰废水的实验研究

作 者: 韩在锋
导 师: 李金成
学 校: 青岛理工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 鸭屠宰废水 容积负荷 硝化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依据鸭屠宰废水的特点,将BAF工艺加以改进,增加了缺氧段,形成缺氧-好氧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并对宰鸭废水进行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1)缺氧-好氧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浓度鸭屠宰废水,对COD去除率达79.3%以上,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水力停留时间有关,水力停留时间为4.0h、2.8h和1.25h时,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8.6%、47.2%和26.0%。(2)实验中在气水比2:1-8:1的范围内,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呈升高趋势。(3)缺氧-好氧生物滤池对COD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当COD容积负荷在2.5kg/(m~3.d)-8.5kg/(m~3.d)范围内变化时,COD的去除率均在79.3%以上;而氨氮的去除率则随容积负荷从0.13kg/(m~3.d)升高到0.88kg/(m~3.d)时,呈明显的下降趋势。(4)实验表明,采用出水回流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有一定的提高,但当回流比提高至2:1以上时,氨氮去除率略有降低。(5)实验还对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认为当温度下降至5~12度时,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与出水稳定性都会降低,尤其对氨氮的影响比对COD的影响更为明显。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0
第一章 前言  10-25
  1.1 鸭屠宰废水特征及处理工艺  10-14
    1.1.1 鸭屠宰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10-11
    1.1.2 鸭屠宰废水的处理工艺  11-14
  1.2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14-23
    1.2.1 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  14-19
    1.2.2 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及工艺原理  19-23
    1.2.3 曝气生物滤池在工业废水处理应用中的问题  23
  1.3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23-25
第二章 试验方案  25-31
  2.1 试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25-27
    2.1.1 试验装置  25-27
    2.1.2 工艺流程  27
  2.2 试验用水  27
  2.3 试验滤料的选择  27-29
  2.4 分析方法及主要仪器  29-30
    2.4.1 试验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29-30
    2.4.2 主要试验仪器  30
  2.5 试验内容  30-31
第三章 缺氧-好氧生物滤池实验结果  31-57
  3.1 缺氧-好氧生物滤池的启动  31-33
  3.2 缺氧-好氧生物滤池处理性能的影响因素  33-51
    3.2.1 HRT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34-38
    3.2.2.填料层高度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38-41
    3.2.3 气水比及DO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41-44
    3.2.4 容积负荷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44-48
    3.2.5 回流比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48-50
    3.2.6 温度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50-51
  3.3 缺氧-好氧生物滤池的反冲洗  51-55
    3.3.1 反冲洗理论  52-53
    3.3.2 反冲洗方式  53
    3.3.3 反冲洗周期的确定  53-54
    3.3.4 反冲洗强度及反冲洗时间的确定  54-55
  3.4 本章小结  55-57
第四章 缺氧-好氧生物滤池脱氮的实验研究  57-68
  4.1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57-59
    4.1.1 硝化反应  57-58
    4.1.2 反硝化反应  58-59
  4.2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氨氮的去除效果  59-60
  4.3 不同填料高度氨氮的去除效果  60-61
  4.4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系统硝氮变化  61-62
  4.5 不同填料高度的硝化反硝化效果  62-63
  4.6 系统硝化、反硝化作用效果  63-64
  4.7 COD容积负荷与硝化反硝化作用关系  64-66
    4.7.1 进水COD容积负荷与硝化作用关系  64-65
    4.7.2 缺氧段中进水COD容积负荷与反硝化作用关系  65-66
  4.8 沿填料高度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浓度关系  66
  4.9 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分析  66-68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68-70
  5.1 结论  68-69
  5.2 建议  69-70
参考文献  70-77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7-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菜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N2O排放的研究,X131.3
  2. 厌氧条件下初始NO3-含量对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和CO2排放的影响,X131.3
  3. 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X703
  4.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5. 脲酶/硝化抑制剂的效果比较及DMPP对氮素肥际与小麦根系微域分布的影响,S512.1
  6.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7.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出水的试验研究,X703
  8. 铁过载心、肾损伤及黄芩的干预作用,R285
  9.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水高效硝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03
  10. 抗生素对土壤生物化学特征的影响效应,X131.3
  11. 生化法处理柠檬酸废水研究,X703
  12. 硫自养反硝化结合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硝酸氮污染水的研究,X703
  13. 印染废水中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X172
  14.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X703
  15. 炭素纤维—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X703
  16. 土霉素废水脱氮技术研究,X703
  17. 以A/O方式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试验研究,X703
  18. 杞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X703
  1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BBR短程硝化反应仿真研究,X703
  20. 硝化细菌应用基础研究,X703
  21. 双泥折流板反应器反硝化除磷的试验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