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后吸入高浓度氧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彭莉
导 师: 肖国强;邓树勋
学 校: 华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运动 血液流变性 血乳酸 血氧饱和度 吸氧 最大吸氧量 相关关系
分类号: G80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0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观察了一次性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以及运动后吸入高浓度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最大吸氧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心率等指标作多因素相关分析,为运动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原因和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分析了运动后吸入高浓度氧对血液流变指标恢复的影响,并探讨运动后吸入高浓度氧是否为有效的改善运动后血液流变状态的方法,来为运动疲劳的恢复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我们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98级篮球专业身体健康的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7名受试者先进行一次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运动后自然休息30min(不吸氧对照组)。7天后这7名受试者在同等运动条件下再进行一次相同的运动,运动后吸氧恢复30min(吸氧组)。吸氧组于运动后吸入浓度为70%的混合氧(70%O2+30%N2,流量10 l/min)30min。两组都于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min、30min各取静脉血约4ml,其中3ml用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剩余血液用于制备电镜涂片和血乳酸的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1) 递增负荷至力竭性运动可以引起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出现血浆黏度和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HCT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出现肿胀、单面凹陷等异常形态,红细胞聚集指数A1、A2、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VR显著升高(P<0.05)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变化。提示力竭运动后干扰循环和微循环的血液和细胞学因素同时存在,这可能是引起运动能力下降和运动性疲劳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运动中或运动后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来预防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或促使异常的血液流变性快速恢复。 (2) 力竭运动后吸高浓度氧可以明显促进血液流变性的恢复。本实验研究了力竭运动后吸氧对血液流变性恢复的影响,结果发现除血浆黏度外,吸氧组其他各项血液流变性指标的恢复速度均快与对照组,运动后30min时吸氧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1、A2)、红细胞变 伞唐顶冠大学母彦稗学学嵌2002居圾士学企磐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碌莉 形指数(TK)显著低于对照组(P<0刀5)。提示:吸氧组血液流变性的 恢复快于对照组,也表明吸氧作为运动后的恢复手段之一,是切实有效 的。 (3)运动后各血液流变性指标的恢复速度不同。实验结果发现,血浆 瓢度在运动后 15ruin时己基本恢复到安静状态,是所有指标中恢复速度 最快的,而且对照组的血浆励度恢复速度快于吸氧组。提示:血浆默度 的变化自有其机制,运动后吸氧对它的恢复没有帮助。自然休息30Ann 后全血低切瓢度(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釉度主要代表红细胞的聚集性)、 红细胞聚集指数(肥〕与安静值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引,同 时红细胞仍然表现出边缘肿胀的异常形态。提示:与其他血液流变性指 标相比,红细胞的流变性恢复速度较慢,因此运动后采取一些合理的手 段来促进红细胞流变性的恢复是完全必要的。 (4)运动后吸氧对红细胞流变性的恢复有特别意义。研究发现,自然 休息状态下,恢复最慢的是红细胞流变性,而在运动后吸氧状态下,恢 复最快的也是红细胞流变性。说明运动后高氧的吸入对红细胞变形性的 恢复确有促进作用。 (5)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紧密相关。本研究分析了 血氧饱和度与血液流变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吸氧组血氧饱和度与 血液低切釉度(r一0.98,p<0.of)、高切釉度(r-l,p<0.of)、HCT(r=0.95, p<0刀1)、红细胞聚集指数 AI(f=0.96,p<0*1)、AZ(f=0.93,p<0.of)、红 细胞变形指数TK(f=0.93,P<0刀1)、红细胞刚性j数VR(f=0.90,P<0刀1) 之间呈现高度负相关,即高的血氧饱和度与良好的血液流变性相伴随, 提示运动后吸氧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来改良血液流变性质。 (6)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相互影响。本研究也发现 血乳酸与全血低、高切剥度,HCT和血浆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 指数、刚性指数之问呈现高度正相关(P<0刀引,提示血乳酸的变化与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密切相关,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的升高可能是造成血液 流变性异常的因素之一。 门)个体有氧运动能力与其运动后血液流变性改变有关。研究发现, 个体的最大吸氧量相对值与力竭运动后的全血低、高切瓢度和HCT之 间呈现显著负相关(P<0刀5),提示较高的有氧运动能力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对抗运动所导致的血液劲滞性的异常改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1 前言  9-21
  1.1 文献综述  9-20
  1.2 选题依据  20-2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23
  2.1 研究对象  21
  2.2 研究方法  21-23
3 实验结果  23-32
  3.1 两组安静时各指标的比较  23-24
  3.2 运动后即刻组间、组内各指标的变化  24-25
  3.3 运动后15min时各指标变化  25-27
  3.4 运动后30min各指标的变化  27-29
  3.5 多项指标相关关系分析  29-32
4 分析讨论  32-42
  4.1 力竭性运动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32-35
  4.2 力竭运动后吸入高浓度氧对血液流变性恢复的影响  35-38
  4.3 最大吸氧量、血乳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其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分析  38-42
5 结论与建议  42-44
6 参考文献  44-51

相似论文

  1. 陀螺稳定跟踪平台研究,V241.5
  2. 磁场位形对霍尔推力器内电子运动的影响研究,V439.2
  3.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4. 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N919.81
  5. 电视制导系统中视频图像压缩优化设计及实现研究,TN919.81
  6. 电子稳像系统中旋转稳像算法研究,TP391.41
  7. 有标记点的人体三维运动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TP391.41
  8. 基于嵌入式图像处理单元的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9. 末制导段导引控制方法研究,TJ765.3
  10. 运动特征及地形约束的感知网目标跟踪算法及系统研究,TP212.9
  11. VXI总线运动单元测控模块研制,TP274
  12.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13. 基于模糊整定PID的海浪运动模拟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TP273.4
  14. 基于全局视觉的仿人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TP242.6
  15. 一种新型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研究,TP242.2
  16. 腹腔介入式手术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TP242.3
  17. 晶圆传输机器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TP242.2
  18.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19. 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实现,TP273.4
  20. 浙江大明山景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建设研究,G895
  21. 非体育领域商品广告中运动项目元素分析,G80-0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