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

作 者: 史海娜
导 师: 常金仓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神仙方士文化 神学化 儒学化 早期道教
分类号: K2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48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秦汉神仙方士文化是孕育早期道教产生的重要文化要素。然而在以往关于早期道教的研究中,多注重道家与道教的关系,很少从神仙方士文化切入来研究早期道教。本文试图通过对神仙方士文化自身演变过程即主要指神学化儒学化的考察,从而探寻为什么前赋文化要素恰逢在东汉后期能够整合为道教,在其整合过程中哪几种文化要素的参与影响了它的发展方向,在东汉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救世”的具有浓重现实主义风格的民间道教,而不是其它宗教。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确定了整体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第二部分追述了战国神仙方士文化。战国时期,随着神仙说的出现,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以泛海求仙、寻找不死之药为务的独特方士阶层,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即是神仙方士文化。战国时的神仙方士文化虽有神仙信仰,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但当时的神仙思想正如卡西尔所说,是“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尚属一种朴素的思想意识,方仙术虽也有怪诞不经之言,但多属今天健身术的范围,与鬼神无涉,其义甚平实。这个时期的神仙方士虽求长生不死,不过纯属服务于上层统治者的个人行为,与产生于下层的民间道教团体无论在思想体系上还是在组织形态上都有着明显的断层,那么,两者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呢?是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和儒学化为二者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秦汉神仙方士的神学化。战国神仙方士文化本与鬼神无涉,它是如何成为孕育早期道教的文化要素呢?这就要我们注意秦汉神仙方士文化发生的第一个转变——神学化。它使方士文化发生了方向和性质的变化,神学化表现之一:神仙思想与封禅祭祀的结合主要导致了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团体性、政治性的宗教观念之外又产生了一种新的个人性、非政治性的宗教观,这就是以神仙信仰为主要内容的道教的宗教观。神学化表现之二:神仙方士文化救世思想的出现。西汉中期以后,神仙方士已儒学化因而开始关注社会苦难。所以这个时期它的主要内容已由求仙变为运用神秘手段的天使消灾度厄,解除生存危机,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太平,并形成了以“救世”为中心的宗教思想,关于这一点需要在更广阔更久远的历史社会背景中来考察。昭、宣、元、成之际,政治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在思想领域信五德说和三统说的人认为汉的气运已尽,主张易姓受命。又加上这时频繁的天灾,灾异论风行,灾异论导致的是对现实生活和世界的不可靠性和终末性的认识。在整个社会面对现实苦难和种种灾异感到生存危机进而导 致对生存保障的极度关切的氛围中,方士宣扬用神秘手段和天使救世思想来解灾 度厄。于是以“救世”为核心的早期道教思想在整个社会危机和反危机的动态过 程中形成了。这也是早期道教产生的功能,因而也决定了它的“救世”内容。 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方士文化的儒学化。奉汉时期,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方士厂始依附懦学,儒学化表现之一:方士对儒家学术内容的吸收,秦汉时期方’士吸收了许多懦学学术内容,于是谴纬、阴阳五行、灾异都成了方士文化的组成 要素。方士文化变得杂而多端,儒学化表现之二:方士对懦家其它内容的吸收。 主要是指对经世治国、伦理道德的吸收,它赋予了神仙世俗性,因而我国道教具 有浓重的现实主义风格。 第五部分结语,神仙方士文化的演变,不仅仅是文化演变,还是一场社会变 革运动。早期道教正是这场变革运动中的产物,参与市场变革运动中的社会文化 要素则又决定了早期道教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全文目录


引言  7-8
一、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文化  8-11
二、 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道教思想的产生  11-27
  (一) 神仙思想与封禅祭祀的结合  11-22
  (二) 神仙方士文化中救世思想的出现  22-27
三、 神仙方士文化的儒学化与道教思想的特点  27-33
  (一) 方士对儒学学术内容的吸收  27-30
  (二) 方士对儒学其它内容的吸收  30-33
总结  33-34
致谢  34-35
参考文献  35-37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7

相似论文

  1. 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B958
  2. 孟子诗学研究,I207.22
  3. 继承与超越,B235
  4. 两汉时期的道家和早期道教,B959.2
  5. 生命与道—论早期道教生命伦理思想,B958
  6. 《老子想尔注》与《河上公章句》之道论比较研究,B958
  7. 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K244
  8. 秦汉时期河南地区农业与环境条件,K232
  9. 秦汉时期祭天制度研究,K232
  10. 秦汉时期的啬夫研究,K232
  11. 秦汉时期岭南女性文化研究,K232
  12. 从战国秦汉时期的云中郡看农牧文明的对立与统一,K232
  13. 秦汉女性犯罪研究,K232
  14. 试论秦汉“群盗”,K232
  15. 先秦时期君臣观研究,K232
  16. 秦汉长城防御体系与民族关系研究,K232
  17.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的变迁与农耕技术的选择,K232
  18. 秦汉祭天文化研究,K232
  19. 秦汉时期士与游侠的演变及关系研究,K232
  20. 秦汉时期的齐鲁博士,K232
  21. 秦汉华夷观念与民族意识研究,K23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