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研究

作 者: 毕文婷
导 师: 赵万民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安置 移民住区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峡移民搬迁安置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三峡工程的成败,而移民住区建设是移民搬迁安置最基础的物质载体,也是实现移民“稳得住”的重要基础之一。三峡工程建设历经十三年(1994年—2006年),移民搬迁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目前移民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移民的居住环境到底怎样?这些都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事情。本文以实地调研成果为基础,从城市规划学、人居环境学、居住区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三峡库区移民搬迁模式和移民住区建设情况的分析,归纳了库区城镇移民搬迁和移民住区建设中的利弊,并以此为基础探求水库移民搬迁的方式和移民住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对库区移民迁建和移民安置新区建设十年历程的回顾,归纳了库区移民安置模式,总结了移民安置现状以及移民安置区十年建设的成果。 第三部分是对水库移民搬迁安置规划问题的研究。文章首先通过对国内大型水库移民安置经验的总结和对水库移民迁建动力的研究,指出了水库移民搬迁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的设想。文章提出了通过制定合理的移民补偿制度、制定优越的移民政策来挖掘移民搬迁的拉力。通过制定合理的移民搬迁规划和建立移民参与机制促使水库移民这类非自愿移民向自愿移民转化,减轻政府的移民搬迁压力,提高移民搬迁的质量。最后强调了必须制定合理的后期扶持政策使移民能尽快致富。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四、五章,主要是以移民住区为研究对象,将城市(镇)移民住区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分为四类,对各类移民住区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并在最后对移民住区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究。本文第四章是以笔者通过访谈、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前提,对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占地移民住区、单位职工住区、城市纯居民安置住区和进镇安置城郊农民住区进行了真实的反映。第五章是通过对库区城镇移民住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归纳,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范围内提出了一些解决移民住区现有问题的方法,总结了移民住区的建设要素,提出了在满足安置容量的前提下,可以在移民住区内适当修建小高层住宅甚至是少量高层住宅,通过提高住区的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化率提升移民住区的居住环境,改善三峡库区用地紧张的现状。 文章的最后是结语,是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2
图表目录  12-16
1 绪论  16-22
  1.1 研究的意义  16-17
    1.1.1 研究的必要性  16
    1.1.2 研究的意义  16-17
  1.2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7-18
    1.2.1 研究范围  17-18
    1.2.2 研究内容  18
  1.3 研究的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  18-20
    1.3.1 人居环境科学  18
    1.3.2 城市住区规划  18-19
    1.3.3 系统观  19
    1.3.4 研究方法  19-20
  1.4 论文框架  20-22
2 库区移民迁建和移民安置新区建设十年历程  22-56
  2.1 十年移民迁建工作回顾  22-28
    2.1.1 移民安置规划编制时序  22
    2.1.2 库区淹没情况概述  22-26
    2.1.3 移民搬迁实施进展综述  26-28
  2.2 移民安置现状简述  28-40
    2.2.1 农村移民安置  29-32
    2.2.2 城镇迁建规划中的“三民”安置  32-40
  2.3 移民安置新区10年建设情况  40-56
    2.3.1 城市(镇)总体规划对移民住区建设的要求  40-41
    2.3.2 物质环境建设  41-49
    2.3.3 社会环境建设  49-56
3 水库移民搬迁安置规划问题研究  56-74
  3.1 国内水库移民安置经验总结  56-61
    3.1.1 长江葛洲坝水库移民——“就近后靠”  56-57
    3.1.2 隔河岩水库移民安置——开发性移民  57-60
    3.1.3 红水河岩滩水库移民——“外迁移民”  60-61
  3.2 水库移民迁建动力研究  61-65
    3.2.1 自愿移民迁移理论  61-62
    3.2.2 水库移民特点分析  62-63
    3.2.3 水库移民迁移动力  63-65
  3.3 水库移民问题总结  65-67
    3.3.1 淹没补偿问题  65-66
    3.3.2 自身社会化问题  66
    3.3.3 贫困问题  66-67
    3.3.4 后期扶持问题  67
  3.4 水库移民搬迁安置设想  67-74
    3.4.1 制定合理的移民补偿制度  68-69
    3.4.2 制定优越的移民政策  69
    3.4.3 制定合理的移民搬迁规划  69-70
    3.4.4 建立移民参与机制  70-71
    3.4.5 制定合理的后期扶持政策  71-74
4 库区城市(镇)移民住区建设物质成就研究  74-110
  4.1 占地移民小区  74-89
    4.1.1 统一修建住宅安置小区  74-83
    4.1.2 联户自建安置小区  83-88
    4.1.3 住区特征简述  88-89
  4.2 单位职工小区  89-94
    4.2.1 丰都望江小区  89-90
    4.2.2 涪陵三机关住宅小区  90-92
    4.2.3 开县公务员组合搬迁小区  92-93
    4.2.4 忠县移民局还迁小区  93
    4.2.5 建设情况小结  93-94
  4.3 城市(镇)纯居民安置住区  94-103
    4.3.1 涪陵市纯居民安置住区  94-98
    4.3.2 开县汉丰.都市新民居  98-100
    4.3.3 丰都新凯路二期移民小区  100-101
    4.3.4 云阳双江镇移民小区  101-102
    4.3.5 建设情况小结  102-103
  4.4 进镇城郊农民安置住区  103-110
    4.4.1 奉节三马后山新竹社区城郊农民安置小区  103-105
    4.4.2 秭归九里进镇农民安置区  105-106
    4.4.3 忠县苏家组团顺溪小区  106-108
    4.4.4 建设情况小结  108-110
5 库区城市(镇)移民住区建设模式研究  110-126
  5.1 住区建设问题总结  110-115
    5.1.1 用地选址问题  110-111
    5.1.2 住区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114
    5.1.3 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方面的问题  114-115
  5.2 住区现有问题解决方法探究  115-118
  5.3 移民住区建设模式探究  118-126
    5.3.1 建设方式比较  118-119
    5.3.2 住宅类型的选择  119-122
    5.3.3 移民住区建设要素总结  122-126
6 结语  126-128
致谢  128-130
参考文献  130-134
附录  134-136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134
  附录B 移民公众调查问卷  134-136
独创性声明  136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36

相似论文

  1.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2. 沟渠生态系统处理三峡库区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X703
  3. 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TV221.2
  4. 三峡库区垃圾渗滤液与城镇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特征及准入负荷研究,X703
  5.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研究,D632.4
  6. 湖南省水库移民安置相关问题研究,D632.4
  7.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TN去除研究,X703
  8. 工程非自愿移民贫困风险防范研究,D632.4
  9.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D632.4
  10. 农业生态恢复决策的系统分析模型研究,S181
  11. 三峡工程对重庆城区排水系统影响及整治技术研究,TU992
  12. 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及其破坏机理研究,P642.22
  13. 长江嘉陵江交汇段营养限制因子生态幅研究,X524
  14.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TU984.115
  15.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研究,TU984.2
  16.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TU984.115
  17. 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吸附解吸磷酸盐特性研究,X524
  18.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TU984.12
  19. 三峡库区“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问题研究,F592.7
  20. 三峡库区重庆段稳态水质模型研究,X83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