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MT法30CrMnSi钢板表面熔覆CuSi3工艺研究

作 者: 姜晓飞
导 师: 冯吉才;何鹏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关键词: CMT技术 熔覆 界面区组织 熔覆区组织 数值模拟
分类号: TG1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铜熔覆层在航空航天领域及兵器制造业的应用,本文利用CMT技术在30CrMnSi钢板表面熔覆CuSi3。在分析熔覆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影响的基础上,主要对界面区组织、熔覆区组织及其形成机理、熔覆区稀释率以及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焊接传热过程,采用焊后熔覆层几何参数建立实体模型,利用高斯面热源和弓形柱体热源结合的复合热源作为热源模型,运用用户子程序,模拟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焊接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加或焊接速度的减小,熔覆金属及基体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升高,熔覆金属冷却速率变慢,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变小,基体熔化量增多。计算结果的验证采用焊接热循环曲线对比与基体熔化区域对比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界面区和熔覆区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熔覆区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区由Fe3Si化合物、α-Fe及ε-Cu组成,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大,熔覆区硅铁化合物相被α-Fe固溶体取代,熔覆区晶粒形态由胞状树枝晶向树枝晶、等轴晶转变;随着焊接速度的降低,熔覆区Fe 3 Si化合物变为Fe2Si化合物,晶体形态由树枝晶过渡到胞状树枝晶。熔覆层金属较快的冷却速率导致液态金属发生Fe-Cu液相分离,从而形成富Fe颗粒相,随送丝速度的增大,球状富Fe颗粒相的半径增大,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利用基体熔化面积计算了熔覆金属稀释率,对接头进行了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熔覆层稀释率及接头抗剪强度均随热输入的增大而增大,热输入较小时,稀释率低于1%。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7
  1.1 选题意义  9
  1.2 CMT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9-11
  1.3 钢与铜及铜合金钎焊研究现状  11-14
  1.4 钢表面熔覆铜及其合金研究现状  14-16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17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17-20
  2.1 试验材料及试件加工  17
  2.2 试验设备  17
  2.3 试验过程  17-18
    2.3.1 试件表面处理  17-18
    2.3.2 焊接工艺参数  18
    2.3.3 施焊  18
  2.4 焊接接头的性能测试  18-19
  2.5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观察和相组成分析  19-20
    2.5.1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19
    2.5.2 断口形貌SEM观察、能谱及断口XRD分析  19-20
第3章 CMT法30CrMnSi钢板表面熔覆CuSi3 温度场模拟  20-35
  3.1 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  20-23
    3.1.1 焊接模型的建立  20-21
    3.1.2 焊接热输入模型  21-22
    3.1.3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22
    3.1.4 温度场计算的网格划分  22-23
    3.1.5 材料物理参数的确定  23
  3.2 焊接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23-33
    3.2.1 焊接温度场分布特点  23-27
    3.2.2 工艺参数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  27-33
  3.3 计算结果的验证  33-34
  3.4 本章小结  34-35
第4 章 CMT法30CrMnSi钢板表面熔覆CuSi3 接头组织分析  35-53
  4.1 焊接接头表面成形及宏观形貌分析  35-38
    4.1.1 送丝速度对表面成形及接头形貌的影响  35-36
    4.1.2 焊接速度对表面成形及接头形貌的影响  36-38
  4.2 焊接接头缺陷及其成因和预防  38-39
  4.3 接头热影响区组织分析  39-40
  4.4 接头界面区组织分析  40-44
    4.4.1 送丝速度对界面区组织的影响  40-43
    4.4.2 焊接速度对界面区组织的影响  43-44
  4.5 熔覆区组织分析  44-48
    4.5.1 送丝速度对熔覆区组织的影响  44-47
    4.5.2 焊接速度对熔覆区组织的影响  47-48
  4.6 熔覆区组织形成机理  48-52
  4.7 本章小结  52-53
第5章 熔覆层稀释率及接头性能分析  53-59
  5.1 熔覆层稀释率分析  53-54
  5.2 接头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54-55
  5.3 接头断口形貌及断裂部位分析  55-58
  5.4 本章小结  58-59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65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65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65-66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66-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3.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4.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5.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6.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7.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8.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9.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0.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1.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2.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3.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4.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5.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6.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17.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18.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9.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20.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流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S491
  21. 微型联合收割机气流式清选装置的仿真研究,S225.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 > 各种工业的腐蚀及防腐新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