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洱海、西湖轮藻群落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 者: 贾延亭
导 师: 杨劭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轮藻群落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主分量分析 可溶性无机碳 总硬度 洱海 西湖
分类号: Q938.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轮藻是一类古老的低等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和物种资源。云贵高原是我国轮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报道反映其分布范围和生物多样性已日渐减小。为了解环境因子对轮藻群落的影响,本文选择云南的洱海西湖为研究对象,对其沉水植物群落进行了采样调查,同时监测了相关的环境因子。结论如下:1、共采集和记录到沉水植物19种,隶属7科10属。其中轮藻科2属5种,分别是轮藻属(Chara)的弧枝轮藻(Chara connivens),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纤刺轮藻(Chara tenuispina),不连续轮藻(Chara inconnexa);丽藻属(Nitella)的小球丽藻(Nitella globulifera)。洱海的轮藻植物主要分布在沙坪湾和下河,沙坪湾的物种生物量最大。优势物种为布氏轮藻。西湖全湖均有轮藻植物分布,主要分布在主湖区东部和湖心平台。优势物种为纤刺轮藻。2、洱海的轮藻植物种子库主要分布在沙坪湾、下河、西岸中部、弥苴河口、红杉湾等。优势物种为弧枝轮藻和普生轮藻。西湖的轮藻植物种子库全湖均有分布,优势物种为纤刺轮藻和布氏轮藻。3、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方法分析了高等沉水植物群落生物量与相关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主分量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方法分析了轮藻植物群落生物量与相关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影响轮藻植物生物量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体可溶性无机碳和水质总硬度,究其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pH值升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1
  1.1 轮藻简介  9-11
  1.2 轮藻植物的生物学意义  11-13
    1.2.1 轮藻植物的一般性生物学意义  11
    1.2.2 轮藻植物所特有的生物学意义  11-13
  1.3 国内外轮藻生态学研究现状  13-18
    1.3.1 现生轮藻分布  13-15
    1.3.2 现生轮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5-17
    1.3.3 轮藻群落恢复研究  17-18
  1.4 洱海西湖轮藻研究现状  18-19
  1.5 洱海西湖轮藻调查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1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33
  2.1 洱海西湖简介  21-22
    2.1.1 洱海概况  21
    2.1.2 西湖概况  21-22
  2.2 采样位点的确定原则及分布情况  22-25
    2.2.1 洱海植物调查采样位点分布  22-23
    2.2.2 西湖植物调查采样位点分布  23
    2.2.3 洱海轮藻植物种子库调查位点分布  23-24
    2.2.4 西湖轮藻植物种子库调查位点分布  24-25
  2.3 沉水植物群落调查、轮藻植物种子库调查以及水质底质实验分析方法  25-33
    2.3.1 样地基本情况记录  26
    2.3.2 常规水质和非生物因子指标测量  26
    2.3.3 轮藻及植物群落调查  26-27
    2.3.4 水质底质采样  27
    2.3.5 轮藻种子库调查方法  27-28
    2.3.6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28-29
    2.3.7 底质指标分析方法  29-30
    2.3.8 实验药品及仪器  30-31
    2.3.9 统计分析方法  31-33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3-61
  3.1 采样调查及环境指标测定结果  33-51
    3.1.1 采样位点基本调查指标  33-37
    3.1.2 轮藻及植物群落调查  37-39
    3.1.3 轮藻植物种子库调查结果  39
    3.1.4 水质指标  39-48
    3.1.5 底质指标  48-51
  3.2 统计分析  51-57
    3.2.1 高等沉水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51-54
    3.2.2 轮藻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54-57
  3.3 讨论  57-61
    3.3.1 高等沉水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7-58
    3.3.2 洱海与西湖轮藻群落结构的比较  58
    3.3.3 轮藻种子库状况  58-59
    3.3.4 洱海西湖轮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9-61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61-62
  4.1 结论  61
  4.2 展望  61-62
参考文献  62-71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71-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2. 几种环境因子对尼罗罗非鱼受精、孵化及幼鱼生长的联合效应研究,S917.4
  3. 洱源农村畜禽粪便氮磷流失规律及控制方案研究,X712
  4. 赣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Q958.8
  5. 骏枣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665.1
  6. 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TU982.29
  7. 胶州湾中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研究,S932.4
  8. 中国蛤蜊和文蛤的繁殖生物学研究,S917.4
  9.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理变化对养殖水体中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S917.4
  10. 井冈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研究,S718.5
  11. 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S718.5
  12.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F224
  13. 洱海沉积物磷形态纵向分布及有机质、酶对其影响研究,P736.21
  14. 环境因子影响下铜和三丁基锡对3种浮游动物的致毒效应,X174
  15. 环境因素对黄河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X173
  16. 夏季南黄海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Q948.8
  17. 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TS941.2
  18. 环境因子对菊花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理生态学影响的比较研究,S968.434
  19. 图像匹配方法研究与应用,TP391.41
  20. 统计分析方法在航空伽玛能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P631.6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 水生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