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带导流管穿流板多层流化床流体力学特性和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作 者: 刘体锋
导 师: 杨阿三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
关键词: 多层流化床 导流管 干燥 模拟 操作稳定性
分类号: TQ0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层流化床与固体颗粒完全实现了逆流流动,热质传递更加充分,具有单程利用率高、干燥均匀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干燥领域有着较大优势。但传统穿流板式多层床由于可调性、操作稳定性和操作难与控制等方面缺陷,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多采用溢流管式多层流化床,与传统穿流板式多层床相比操作的稳定性和可调性得到了改善,但当处理能力较大时,必然要极大增加降料管面积,在床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减少了传热传质面积(气固接触面积),从而使筛板的效率降低;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人开发出带导流管穿流板多层流化床,并对该实验装置的流体力学和干燥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参数关联式。实验表明,导流管穿流板多层流化床与传统穿流板多层流化床相比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性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导流管穿流板多层流化床床层压降大副降低、操作可调范围大副增加,使操作性能有很大提高。 (2)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导流管穿流板多层流化床稳定性好、压力脉动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短。 (3)导流管堰高的高低对床体的处理能力有一定影响,当管径较大、堰高较低时可进一步提高床体处理能力。 此外,当料层达到一定高度时,导流管多层流化床还具有喷动—流化床的特性,同时还起到溢流物料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了气—固传

全文目录


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3-4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符号说明  10-12
第一章 前言  12-1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29
  2.1 基础理论  13-24
    2.1.1 流态化技术与其他同类技术比较及其优缺点  13-14
    2.1.2 多层流化床概况  14-17
    2.1.3 多层流化床操作速度范围的计算  17-21
    2.1.4 床层压降  21-24
  2.2 流化床干燥基本理论  24-29
    2.2.1 干燥曲线与临界湿含量  24-25
    2.2.2 干燥速度及传热面积  25-27
    2.2.3 传热系数  27
    2.2.4 干燥模型  27-29
第三章 新型多层流化床简介及数学模型  29-37
  3.1 导流管筛板简介  29-31
  3.2 数学模型  31-37
    3.2.1 流体力学模型  31-32
    3.2.2 干燥模型建立  32-37
第四章 带导流管式多层穿流床流体力学实验研究  37-54
  4.1 带导流管流化床流体力学实验  37-41
    4.1.1 实验流程  37-38
    4.1.2 实验操作步骤  38-39
    4.1.3 实验操作条件  39
    4.1.4 实验物料及其物性参数的测定  39-41
  4.2 穿流板式流化床流体力学实验  41-42
    4.2.1 实验装置  41-42
  4.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42-48
    4.3.1 带导流管穿流板多层流化床重复实验对比  42
    4.3.2 带导流管流化床压降变化关系  42-43
    4.3.3 不同导流管内径的压降比较  43-44
    4.3.4 不同堰高压降比较  44-45
    4.3.5 带导流管筛板与传统穿流式筛板床层压降比较  45-46
    4.3.6 分布板压损实验值与计算值比较  46-47
    4.3.7 床层压损实验值与计算值比较  47-48
  4.4 带导流管多层床稳定性分析  48-53
    4.4.1 各床层稳定性分析  48-50
    4.4.2 不同导流管径可调性比较  50-52
    4.4.3 与传统穿流板多层床压力脉动比较  52-53
  4.5 小结  53-54
第五章 带导流管多层流化床用于干燥的研究  54-62
  5.1 干燥实验  54-55
    5.1.1 干燥实验流程  54-55
    5.1.2 实验内容  55
    5.1.3 实脸主要测定参数  55
  5.2 干燥实验结果及分析  55-62
    5.2.1 物料干燥特性曲线  55-56
    5.2.2 气速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56
    5.2.3 下料速率对干燥效率的影响  56-57
    5.2.4 温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57
    5.2.5 干燥机的热利用率  57-59
    5.2.6 理论与实验结果比较  59-60
    5.2.7 干燥实验结论  60-62
第六章 结论  62-64
参考文献  64-68
附录  68-79
致谢  79-80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0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3.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4.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5.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6.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7. 多级喷动脱硫塔内雾化与蒸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X701.3
  8. 自动变速器负载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TH132.46
  9.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10.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11.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2.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3.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4.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5.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6.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7.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8.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9.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20.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M73
  21.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