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软粘土中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

作 者: 陈文强
导 师: 王建华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吸力锚 塑性极限分析法 极限平衡分析法
分类号: TU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深水石油开采的发展,张紧式吸力锚成为一个重要的深水海洋平台基础。由于这种基础不同于先前的重力式基础和桩基础,在设计理论上缺少统一的认识。因此评价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对于设计此类吸力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本文针对如何评价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问题开展了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首先,依据塑性极限分析上限理论与极限平衡理论,对张紧式吸力锚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讨论如何选取计算参数,又针对计算方法特点,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程序。其次,为了说明评价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与极限平衡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软粘土中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模型试验。选取了两个直径试验锚,其长径比分别为4和6,进行了张紧角度为20°、30°、40°吸力锚承载力模型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张紧角度下吸力锚的破坏模式,以及张紧角度、长径比的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得出吸力锚的破坏模式与吸力锚受荷角度密切相关,吸力锚的长径比和张紧角度的变化对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在相同的张紧角度并且长径比不同的情况下吸力锚最后发生破坏的模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最后用塑性极限分析法极限平衡分析法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理论在评价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方面是可行性。最后,对评价张紧式吸力锚极限承载力的塑性极限分析法和极限平衡分析法在破坏机理与破坏模式、参数选取、求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不能反映吸力锚破坏模式,但可以评价吸力锚受荷点不在最佳位置处的承载力,极限平衡分析法能反映吸力锚的破坏模式,但只可以评价吸力锚受荷点在最佳位置处的承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6
  1.1 吸力锚承载力研究现状  8-15
    1.1.1 受竖向拉拔荷载吸力锚的承载力  9-12
    1.1.2 水平荷载作用下吸力锚的承载力  12-13
    1.1.3 受倾斜荷载吸力锚的承载力  13-15
    1.1.4 对吸力锚承载力的数值模拟  15
  1.2 主要研究工作  15-16
第二章 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的塑性极限分析法  16-32
  2.1 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理论简介  16-18
  2.2 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18-21
  2.3 吸力锚侧壁土体的阻力及内能耗散函数  21-24
  2.4 吸力锚底部土的阻力及内能耗散函数  24-26
  2.5 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  26-28
  2.6 参数选取  28-30
    2.6.1 衰减系数R_f  28
    2.6.2 水平承载力系数N_1 和N_1-N_2  28-29
    2.6.3 基础底部的反向承载力系数N_c  29
    2.6.4 吸力锚与周围土体摩擦系数α  29-30
  2.7 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求解过程  30-32
第三章 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的极限平衡分析法  32-42
  3.1 张紧式吸力锚破坏模型与极限平衡分析  32-34
  3.2 吸力锚极限平衡状态受力分析  34-38
  3.3 参数选取  38-40
    3.3.1 吸力锚侧壁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r_(bs)  38-39
    3.3.2 基础底部的反向承载力系数N_c  39
    3.3.3 水平承载力系数N_p  39-40
  3.4 极限平衡分析法求解过程  40-42
第四章 张紧式吸力锚模型试验  42-53
  4.1 模型试验土层制备  42-43
  4.2 试验装置  43-45
  4.3 测量装置  45-46
  4.4 模型试验  46-53
    4.4.1 模型试验方案  46-48
    4.4.2 模型试验过程  48-49
    4.4.3 模型实验结果  49-53
第五章 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53-60
  5.1 模型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比较分析  53-57
    5.1.1 承载力与吸力锚的受荷点位置关系  54-55
    5.1.2 承载力与土体的不排水强度关系  55-56
    5.1.3 承载力与吸力锚的长径比关系  56-57
  5.2 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与极限平衡分析法比较  57-60
    5.2.1 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  57-58
    5.2.2 计算过程  58
    5.2.3 参数α、N_c 选取  58-59
    5.2.4 优化参数  59-6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0-62
  6.1 结论  60-61
  6.2 展望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Spar平台不同锚固基础形式的研究,U656.6
  2. 公路路基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研究,U416.14
  3. 剪土环对吸力锚负压沉贯下沉过程中渗流场的影响,TU46
  4. 高速公路特殊结构的填土路堤变形特性及相关公路病害研究,U416.1
  5. 土钉支护结构的多楔体极限平衡分析法及其优化设计,TU432
  6. 遗传算法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U416.1
  7. 软基上海堤的应力应变及稳定性研究,U656.3
  8. 吸力锚负压沉贯下沉过程中土塞生成的数值分析,P75
  9. 软土中吸力锚承载力分析,TU447
  10. 离岸工程地基基础承载力研究,TU470
  11. 吸力锚锚泊系统安装与服役性状研究,U674.38
  12. 基于邓肯—张模型的垃圾土强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TU43
  13. 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排土场边坡稳定性,TU43
  14. 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的边坡静—动力稳定分析,TU43
  15. 综合决策在边坡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TU43
  16.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岩土锚固系统智能无损检测理论及应用研究,TU43
  17. 矸石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TU43
  18. 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工程应用,TU43
  19. 降雨入渗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TU43
  20. 岸边土体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的分析与研究,TU43
  21. 强降雨入渗的高边坡稳定分析,TU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土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