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方红豆杉优树选择及子代测定研究

作 者: 王友生
导 师: 郑郁善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南方红豆衫 紫衫醇 10-去乙酰巴卡亭-Ⅲ 巴卡亭-Ⅲ 三尖衫宁碱 优树选择 基因库 子代侧定
分类号: S791.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r)又名美丽红豆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红豆杉(T.chinensis)的一个变种,也是红豆杉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为国家一级珍贵保护植物,它集用材、药用和观赏于一体,其体内提取的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广谱、强活性的抗癌药物,现已被多个国家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等。但因红豆杉分布零散,极少成林,且生长缓慢,且紫杉醇目前仍依赖于从野生分布的红豆杉属植物体中提取,使其供求矛盾异常突出。亟待解决的紫杉醇资源问题就成了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也是该药能否扩大应用的关键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本项目旨在福建省内选出紫杉醇及其生物合成前提物含量高的优树,并进行壮苗培育技术研究,本文是该项目的阶段性试验结果。 1.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样品重是提取测定的关键因素,同时,浸泡时间还是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巴卡亭—Ⅲ提取测定的第二个关键因素。紫杉醇提取测定的最简便方法为:称取样品3g,放入20ml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9∶1的混合液中,在35℃下浸泡36h;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取测定的最简便方法为:称取样品2g,放入20ml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7∶1的混合液中,在40℃下浸泡12h;巴卡亭—Ⅲ提取测定的最简便方法为:称取样品3g,放入20ml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9∶1的混合液中,在35℃下浸泡36h;三尖杉宁碱提取测定的最简便方法为:称取样品4g,放入10ml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7∶1的混合液中,在35℃下浸泡36h。 2.通过对南方红豆杉的皮、根皮、根、种子、叶、小枝、干中Paclitaxel、10-DBA Ⅲ、Baccatin Ⅲ、Celphalimannine含量分析,结果表明Paclitaxel和Celphalimannine含量在树体中的高低分布均为:皮>根皮>根>种子>叶>小枝>干;10-DBA Ⅲ在树体中的高低分布为,叶>皮>根皮>小枝>种子>根>干;Baccatin Ⅲ含量在树体中的高低分布为,叶>小枝>种子>皮>根皮>根>干。 3.通过聚类分析,将福建省南方红豆杉依紫杉醇及其同系物含量可分为三类。第Ⅰ类包括武夷山、浦城、永春和漳平这4个,为高含量地区,第Ⅱ类包括松溪、南平、三明、沙县、明溪、龙岩、上杭、仙游、大田、德化、福清、闽侯、罗源、闽清、福鼎、古田、屏南、柘荣这18个地区,为中等含量种源;第Ⅲ类种源是永安,为低含量。根据综合性状评分法复选,把78株初选优树得分值分为4类,分别为“极高”、“高”、“中”、“低”4个等级,其中前两类共15株,为药用型南方红豆杉优树,入选率为19.23%。 4.基因库共保存15个优良药用家系,59个无性系,目前生长良好。项目开展三年以来,在福州扦插59个家系,共计保存插条苗木431株,在三明明溪扦插51家系,共计保存插条苗木1187株。 5.通过苗期区域子代测定结果表明,15个家系在两试验点中均与对照均成正向极显著差异,都是值得注意的优良药用家系。其中21、34、56、77这4个家系在S1和S2中的平均遗传增益都是最高,最值得关注。经两试验点联合方差分析,家系主效应、地点主效应和家系×地点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这表明试验中含有增、减产极显著家系,而增、减产程度又与试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参试地点间存在使所有家系都显著增产或减产的效应。对各家系紫杉醇平均含量、参试地点和各地点家系紫杉醇平均含量作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5个家系均与对照有极显著的正向差异,其中21、34、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7
  1.1 南方红豆杉自然分布  11
    1.1.1 中国分布  11
    1.1.2 福建分布  11
  1.2 紫杉醇研究现状  11-15
    1.2.1 紫杉醇全合成  11
    1.2.2 紫杉醇半合成  11
    1.2.3 遗传转化  11-12
    1.2.4 微生物生产  12
    1.2.5 细胞培养  12-13
    1.2.6 基因工程  13
    1.2.7 紫杉醇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13-15
  1.3 优树选择研究概况  15-16
  1.4 子代测定研究概况  16-17
2 材料与方法  17-21
  2.1 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提取与测定  17-18
    2.1.1 实验材料  17
    2.1.2 实验设计  17
    2.1.3 原料提取  17-18
  2.2 优树选择  18-19
    2.2.1 材料来源与加工  18
    2.2.2 研究方法  18-19
  2.3 基因库建设  19-20
    2.3.1 试验地自然地概况  20
    2.3.2 材料来源  20
  2.4 子代测定  20-21
    2.4.1 材料  20
    2.4.2 试验设计  20
    2.4.3 统计分析  20-21
3 结果与分析  21-47
  3.1 紫杉醇及其生物合成前提物的提取与测定  21-32
    3.1.1 紫杉醇提取与测定  21-23
    3.1.2 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取与测定  23-25
    3.1.3 巴卡亭—Ⅲ提取与测定  25-27
    3.1.4 三尖杉宁碱提取与测定  27-30
    3.1.5 不同部位紫杉烷类含量分析  30
    3.1.6 各优树一年生枝叶药用成分分析  30-32
    3.1.7 药用型南方红豆杉优良家系聚类分析  32
  3.2 优树选择  32-37
    3.2.1 紫杉醇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35
    3.2.2 药用型南方红豆杉选择标准制定  35-36
    3.2.3 优树复选结果  36-37
  3.3 基因库建设  37-42
    3.3.1 无性系基因库  37-40
    3.3.2 种质基因库  40-42
  3.4 半同胞家系苗期区域子代测定  42-47
    3.4.1 各试验点子代林紫杉醇含量测定  43
    3.4.2 各试验点处理比较试验的方差分析  43-44
    3.4.3 家系间紫杉醇含量的多重比较  44-45
    3.4.4 两区域试验联合方差分析  45
    3.4.5 基因主效应分析  45
    3.4.6 地点效应分析  45-46
    3.4.7 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46-47
4 结论与讨论  47-51
  4.1 结论  47-49
    4.1.1 南方红豆杉紫杉烷提取测定简易方法  47
    4.1.2 南方红豆杉药用成份分析  47-48
    4.1.3 南方红豆杉优树选择  48
    4.1.4 南方红豆杉优良材料保存  48
    4.1.5 南方红豆杉优树子代测定  48-49
  4.2 讨论  49-51
    4.2.1 紫杉烷提取测定方法  49
    4.2.2 优树选择方法  49
    4.2.3 基因库建设  49-50
    4.2.4 子代测定  50-51
参考文献  51-54
附图  54-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刺槐种质资源评价及良种选育,S792.27
  2. 福建省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及其影响因子,S791.49
  3. 注射用多烯紫杉醇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4. 人工免疫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TP393.08
  5. 转基因抗虫杨的抗虫性测定及对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研究,S763.7
  6. 木本油料树种省沽油、翅果油变异及优树选择研究,S794.9
  7. 应用双球囊灌注导管局部注射紫杉醇预防犬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R541.4
  8. 依西美坦联合多烯紫衫醇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R737.33
  9. 大叶栎优树选择及子代性状变异规律研究,S792.18
  10. 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TP18
  11. 高双酯碱三尖杉优树选择及苗期子代测定研究,S791.48
  12. 云南红豆杉枝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R284
  13. 改进遗传算法及其在旅行推销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TP18
  14. 秦川牛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S823
  15. 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TP393.08
  16. 产紫杉烷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TQ920
  17. 基于免疫原理的网络入侵检测器生成算法的研究,TP393.08
  18. 新型甘蓝型油菜基因库中间群体的创建和评价,S565.4
  19. 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抗逆性研究与评价,S792.11
  20. 寡聚半乳糖醛酸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生物合成的诱导研究,R9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针叶树类 > 红豆杉、紫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