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界觉浪盛禪师全錄·论》的反问句研究

作 者: 周玲
导 师: 王继如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盛覺浪禪師全錄卷·論》 反問句 結構類型 語用含義 《呂氏春秋》 《金瓶梅詞話》
分类号: H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中“論”的部分,將文言文的辯論語言發展到極其嚴密的程度,使用許多長句,本文只對其中的反問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將它分別與《呂氏春秋》、《金瓶梅詞話》中的反問句進行比較,發現明末清初的文言作品更多的保留了傳統書面語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和同時期的白話作品形成明顯的界限。當然,白話作品中雖然大量使用口語、俚語,但還是不能完全擺脫書面語的影響,有的古已有之的疑問詞還在使用。《盛·論》中的反問句包括兩種類型:特指問格式的反問句和是非問格式的反問句。其中疑問代詞主要有“誰、孰、何、安”,疑問副詞主要有“豈、寧”,句末語氣詞主要有“乎、耶、哉、歟”。《盛·論》的內容非砐S富,其論及的不光是政治,還有宗法、人文等等,所以根據不同的語境,不同的需要,反問句的語用功能大不一樣。《盛·論》作為明末清初的作品,書面語的特色表現得比較濃c先秦的作品相比,反問句的類型、疑問詞、語氣詞、語義模式及其構建手段都很接近。除了一些疑問詞在使用上有些差別,書面語反問句的變化不大。明末清初的文言作品與同時代口語作品差別很大,但口語作品還未能完全擺脫文言的影響,一方面大量使用方言、俚語,另一方面文言色彩較濃的語句也隨處可見。綜上所述,明末時期的文言文,較完整地保留了傳統書面語的表達方式。它與同時代的口語作品差距很大,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脫節。但口語作品中仍然保留了一部分文言的特色,這種特色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淡。

全文目录


引言  6-7
一. 特指問格式的反問句  7-16
  1. 由“誰、孰”字構成的反問句  7-8
  2. 由“何”字構成的反問句  8-13
  3. 由“安”字構成的反問句  13-14
  4. 由“爭”字構成的反問句  14
  5. 由“那”構成的反問句  14-15
  6. 由“焉”字構成的反問句  15
  7. 由“胡”字構成的反問句  15-16
二. 是非問格式的反問句  16-22
  1、不帶疑問副詞、轉接連詞“況”的反問句  16-18
  2. 含有疑問副詞的反問句  18-22
三. 反問句的形式標記和語義模式  22-30
  1. 反問句的形式標記  22-24
  2. 語義模式  24-27
  3. 反問句的語義分析及與語體的適應關係  27-30
四. 反問句的語用功能  30-35
  1、贊頌、稱許的功能  31
  2. 表達勸戒、提醒的功能  31-32
  3. 表達謙遜、客氣的功能  32
  4. 抒情、說理的功能  32
  5. 表達疑惑的功能  32-33
  6. 申辯、反駮的功能  33
  7. 表達願望的功能  33
  8. 表達不滿情緒的功能  33-35
五. 《盛覺浪禪師全錄卷·論》中的反問句與《呂氏春秋》(以下简称《吕》)中反問句的比較  35-38
  1. 從反問句式看  35
  2. 從形式標記看  35-36
  3. 從語義模式看  36
  4. 從語用功能看  36-38
六. 《盛覺浪禪師全錄卷·論》中反問句與《金瓶梅詞話》(以下簡稱《金》)中文言色彩較濃的反問句的比較  38-43
  1. 反問類型  38
  2. 反問句式和反問詞  38-42
  3. 反問句的語用含義  42-43
結論  43-44
參考文獻  44-46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46-47
中文详细摘要  47-49

相似论文

  1. 《元至治本全相平话三国志》異俗字研究,H124.3
  2. 《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H141
  3. “二拍”述补结构研究,H141
  4. 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H141
  5. 《鹤林玉露》连词研究,H141
  6. 《韩非子》句法研究,H141
  7. 《伤寒论》虚词“而”与“颇”析义,H141
  8. 《春秋繁露》介词研究,H141
  9. 近指指示代词“是”和“此”,H141
  10. 《碧岩录》助词研究,H141
  11. 《祖堂集》与《景德传灯录》连词比较研究,H141
  12. 《清平山堂话本》副词研究,H141
  13. 《封神演义》处所介词研究,H141
  14. 《新编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研究,H141
  15. 《说苑》双音节动词研究,H141
  16. 《世说新语》亲属称谓词研究,H141
  17. 《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H141
  18. 上古到中古汉语有生名词语法功能的历时研究,H141
  19. 《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H141
  20. 《金瓶梅词话》称数法研究,H141
  21. 《淮南子》形容词研究,H14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