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控制研究

作 者: 胡国伟
导 师: 靳钟铭
学 校: 太原理工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 矿压显现特征 支承压力分布 三维数值模拟 力学模型 顶板控制
分类号: TD3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809次
引 用: 1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采用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场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和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有其特殊性的特点,着重研究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及其规律、工作面采场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及围岩塑性破坏场的分布规律以及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岩组合力学模型及其控制。 研究成果表明,与一般综采工作面相比,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不同的开采地质条件下,其矿压显现特征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采场支架载荷大,较普通综采面高10~30%;来压时动载系数小,且无冲击载荷;基本顶来压明显,但不强烈;采场支架载荷以静载为主;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支架载荷及动载系数大于初次来压期间支架载荷及动载系数;支架降阻式运行特性多,占10%以上。说明在大采高条件下,一次采出的煤层厚度成倍地增加,回采后顶板的变形位移增大,由于采空区需要充填的空间增大,原来是基本顶的岩层,部分因变形增大而变成及时垮落的直接顶,即煤层上覆的某些较稳定的岩层,由于需要充填的空间范围增大,岩梁不易触矸,因而失去形成平衡的条件而只能作为直接顶板不规则垮落。因此,上位岩层的平衡结构将出现在更高的层位,作为采动后重新平衡地压并形成支承压力所需要的平衡岩梁必然向上位发展,煤层以上的直接顶厚度将随之增加,基本顶呈现缓慢下沉式平衡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导致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需控制的顶板层位高,且上覆岩层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20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1-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8
    1.2.1 大采高综采技术现状  13-15
    1.2.2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5-18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8-20
    1.3.1 研究内容  18
    1.3.2 研究方法  18-19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9-20
第二章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  20-44
  2.1 沙曲矿24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概况  20-22
  2.2 24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22
    2.2.1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22
    2.2.2 轨道顺槽来压显现观测方案  22
  2.3 24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22-44
    2.3.1 支架载荷分布及变化规律  22-36
    2.3.2 支架运行特性及其分析  36-37
    2.3.3 工作阻力频率分布直方图  37-39
    2.3.4 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  39-42
    2.3.5 工作面矿压显现特性  42-43
    2.3.6 初撑力与工作阻力的关系  43-44
第三章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44-67
  3.1 沙曲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44-46
    3.1.1 沙曲矿的地质及开采条件  44
    3.1.2 矿压观测结果  44-45
    3.1.3 沙曲矿的顶板分类研究  45-46
    3.1.4 沙曲矿24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46
  3.2 康家滩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46-55
    3.2.1 康家滩矿的地质及开采条件  46-48
    3.2.2 矿压观测结果  48-51
    3.2.3 康家滩矿的顶板分类研究  51-55
    3.2.4 康家滩矿88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55
  3.3 寺河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55-67
    3.3.1 寺河矿的地质及开采条件  55-56
    3.3.2 矿压观测结果  56-64
    3.3.3 寺河矿的顶板分类研究  64-65
    3.3.4 寺河矿23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65-67
第四章 大采高采场三维应力场及围岩破坏数值分析  67-92
  4.1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67-70
    4.1.1 FLAC~(3D)计算软件介绍  67-68
    4.1.2 材料模型的本构理论和数值实现  68-70
  4.2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70-74
  4.3 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74-92
    4.3.1 垂直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  74-77
    4.3.2 最大主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  77-79
    4.3.3 顶板拉应力区分布特征分析  79-81
    4.3.4 煤壁拉应力区分布特征分析  81-83
    4.3.5 塑性破坏屈服区特征分析  83-86
    4.3.6 采场位移场分布特征分析  86-92
第五章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岩组合力学模型  92-99
  5.1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岩组合力学模型的建立  92-96
    5.1.1 大采高采场上覆岩层的平衡结构  92-94
    5.1.2 模型建立的依据  94
    5.1.3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岩组合力学模型  94-96
  5.2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岩组合力学模型计算实例  96-9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99-103
  6.1 结论  99-101
  6.2 展望  101-103
参考文献  103-107
致谢  107-10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108

相似论文

  1. 盾构典型刀具组合破岩受力特性研究,U455.3
  2. HX_N5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整车轴荷调整方法研究,U262
  3. 深部大条带综采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TD324
  4. 气液两相鼓泡动力学三维VOF数值模拟,O359.1
  5. 不同围岩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TD353
  6. 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TK437
  7. 基于Vortex的月球车移动性能仿真与评价,V476.3
  8. 边坡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测试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U451
  9. 拼焊板盒形件拉深成形焊缝移动力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TG386.41
  10. 天然气再燃还原NO的数值模拟研究,TK16
  11. 梯形砼衬砌渠道冻胀破坏力学模型及有限元分析,TV31
  12. 仁宗海堆石坝初蓄期渗流异常分析,TV223.4
  13. 水库蓄水对库区地下水渗流的影响三维数值模拟,TV223.4
  14. 滇东北太平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P642.22
  15. 薄煤层坚硬石灰岩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TD353
  16. “两硬”短工作面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及顶板控制技术研究,TD327.2
  17. 考虑围岩力学性质梯度特征的支承压力分布及影响因素,TD32
  18. 深井马头门围岩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TD353
  19. 软土地基中桥头路基填筑与桩基的相互作用分析与研究,U416.1
  20. 基于车辆跟弛模型的两种流体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U491.112
  21.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研究,X5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压力与支护 > 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 > 回采工作面压力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