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地震序列及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
作 者: 武敏捷
导 师: 徐平
学 校: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专 业: 固体地球物理学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应力张量反演 地震序列
分类号: P31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5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壳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探讨地壳构造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随时间的动态演化,进而追踪地壳构造运动的演化历程,认识现今的地壳构造活动及其发生机制,从而预测地壳构造运动未来的发展演化规律。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体受到构造应力作用,导致岩体突然断裂错动的结果。研究断层附近的应力场有助于了解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目前较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途径是通过震源机制解来推断应力主轴的方向。震源机制参数是推测震源区震前和震后构造应力的重要资料,可以反映震源断层的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揭示地震破裂的力学机制,给出地震的等效释放应力场。 强震序列的震前、震时和震后,震源区应力场会有一变动过程。根据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时间进程描述应力场释放调整的动态图象,对序列中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变化特征和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归纳提取出强余震发生前应力场变化的共性特征,通过多次震例经验的积累,可为强余震预测提供新的方法和物理力学依据。 1989年、1991年、1999年大同三次地震序列和1998年张北地震序列及唐山地震序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地震事件,更是研究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不可缺少的重要事件。地震序列中余震是震源区应力场调整的产物,大量中小余震震源机制解携带的应力张量信息,可以描述震源区的应力场状况,认识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了解区域应力场的积累和调整过程。研究强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的时空变化,有助于了解地震孕育的力学过程。 本研究应用Gephart的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对地震序列的应力场变化特征采用分时段逐步深入的研究方法,即根据地震序列活动的起伏特征,划分不同的研究时段,以孕育与发震过程中的力学分析为主体,以各时段的特征表现为典型现象进一步分析应力场的总体变化特征,研究各地震序列应力的积累和调整过程以及主震和强余震前的应力场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应力场变化的共性特征。为深刻认识理解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时序特征,结合现今构造活动、前兆异常、地震活动等分析研究地震序列应力场的调整变化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其孕震机理,认识各项变化的物理实质。 本文将应力张量反演方法用于地震序列的研究中,探讨具有相近构造条件、相近序列特
|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引言 10-31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0-12 1.3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12-14 1.4 概念的界定 14-31 1.4.1 地震断层的描述 14-15 1.4.2 双力偶点源模型 15-18 1.4.3 震源机制解的测定 18-23 1.4.4 应力张量 23-26 1.4.5 震源区的应力状态 26-31 第二章 研究方法介绍 31-40 2.1 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 31-32 2.2 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32-33 2.3 反演 33-37 2.3.1 残差的定义 33-34 2.3.2 寻找模型 34-35 2.3.3 残差计算方法 35-37 2.4 网格构建 37 2.5 震源机制应力场反演程序简介 37-40 第三章 地震序列应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40-67 3.1 大同地震序列 40-50 3.1.1 大同地震序列的基本情况 40-41 3.1.2 数据资料 41-42 3.1.3 大同地区三次地震序列应力场的总体特征 42-46 3.1.4 大同地区三次地震序列应力场的时序变化特征 46-50 3.1.5 结论 50 3.2 张北地震序列 50-58 3.2.1 张北地震序列的基本情况 50-51 3.2.2 数据资料 51 3.2.3 张北地震序列应力场的总体特征 51-54 3.2.4 张北地震序列应力场的时序变化特征 54-57 3.2.5 结论 57-58 3.3 唐山地震序列 58-65 3.3.1 唐山地震序列的基本情况 58 3.3.2 数据资料 58-59 3.3.3 唐山地震序列应力场的总体特征 59-62 3.3.4 唐山地震序列应力场的时序变化特征 62-65 3.3.5 结论 65 3.4 小结 65-67 第四章 首都圈地区空间应力特征分析 67-75 4.1 首都圈地区应力场的总体特征 67-72 4.2 首都圈地区应力场空间扫描情况 72-73 4.3 小结 73-75 第五章 总结 75-77 5.1 论文的特点 75 5.2 论文的主要结论 75-76 5.3 论文的不足及今后的工作展望 76-77 参考文献 77-81 作者简介 81-82 致谢 82
|
相似论文
- 静态库仑应力触发计算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应用研究,P315
- 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动力学解释,P315.33
- 小江断裂中段及其邻近地区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分析,P315.2
- 龙滩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和机理研究,P315
-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P315.5
- 地震视应力的研究,P315.6
- 昆仑山口西地震序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P315
- 基于时变特性的动态震害预测方法研究,TU311.3
- 川滇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P315
- 青藏高原东北缘基于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P315.3
- 平凉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发震机理研究,P315
- 2003年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及破裂特征研究,P315
- 地震预报中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TP311.13
- 地壳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研究,P315.63
- 浅源地震特征分析与矿山地震相关性研究,P315
- 云南省地方地震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P315.9
- 云南省地震部门防震减灾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P315.9
- 1976年M_s7.8唐山地震断层动态破裂及近断层强地震动研究,P315
- 利用GPS观测数据评估川滇南部地区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P315.7
- 近期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及其人工波模拟,P315.31
- Ⅲ类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研究,P315.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震学 >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