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

作 者: 马俊杰
导 师: 姚乃强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红字》 圣经原型 宗教观 《圣经》原型 霍桑 超验主义 原型批评 基督教文化背景 主人公 伊甸园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17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以其深遂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而在英美乃至世界文坛上享誉至今。赫尔曼·麦尔维尔在1850年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深情地表达了对霍桑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他甚至认为“霍桑和英国的莎士比亚不分轩轾”。其他著名小说大师如亨利·詹姆斯、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也无不承认深受霍桑教益,对其赞叹有加。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以其主题思想深遂、想象丰富、写作手法独特而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集中体现了霍桑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宗教思想,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霍桑在整部小说中始终探讨着“罪”、“恶”与“罚”的问题,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在塑造笔下的人物形象时,他所使用的言语和流露出的感情常常处于对立、矛盾的地位,这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显示出似乎截然相反的个性和特色。本文主要用神话宗教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析这部作品,笔者认为,神话宗教原型批评,尤其是《圣经》原型批评是把握本部小说主题进而揭示作者宗教和创作思想的上佳视点。 首先,霍桑的作品,由于时代、历史文化的滋养,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气息。霍桑出生于马萨诸塞的塞勒姆镇,那里清教徒势力极为猖獗,他的几代祖先都是狂热的清教徒。霍桑本人也深受影响。同时,他又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甚至还加入过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庄。霍桑在多部作品中都表现出要在肯定基督教存在的价值、保留《圣经》宣扬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上帝的思想,这些思想同样也体现在《红字》当中。由于受到强烈的清教徒意识(加尔文主义)、超验主义以及神秘主义等的影响,宗教,尤其是《圣经》以及罪与恶的问题等就成了他永远放之不下的主题。因此,只有将作品放置于作者精心挑选的宗教背景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意义,进而更加具体、充分地展现出作者的宗教情结。 其次,《圣经》包含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原型,诺斯洛普·弗莱曾将它称作“文学象征的渊源之一”。由于《圣经》具有丰富的原型内容,熟读《圣经》便成了全面了解文学的必要前提。鉴于霍桑对《圣经》的熟知以及他所处的基督教文化背景和西方文学视《圣经》为其源泉之一的文学传统,我们有理由相信,霍桑在创作《红字》时,也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并有意识的将大量《圣经》原型“移植”入他的作品中来。在重现《圣经》原型的同时,作家又往往将它置换成他所描述时代的生活,在原型的链条上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我们可以相信,熟读《圣经》,掌握《圣经》中的原型也成了解读《红字》的必要前提。 最后,《红字》一书中,充满了各种富有象征意义的原型,为主人公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神话般的心理环境。在这部小说中,与主人公刻画密切相关的就有大母神原型、容格心理学中的阿尼玛斯原型、人格面具、魔鬼(敌人)原型、基督原型以及探求主题和成长仪式等母题。只有完全地理解了小说中的这些原型,我们才能进入主人公以及作者的心理世界,也才能更深地理解和把握作者复杂矛盾的宗教观。 根据弗莱的归纳,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的联想。《红字》包含有多种原型,其中圣经原型主要体现在人物、惰节、结构等几个方面,而本文仅从一个侧面——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探讨圣经原型对《红字})的影响,进而揭示霍桑的宗教困惑. 先看白兰.从某种意义上讲,《红字》的故事就是关于白兰的故事。小说24章有三分之二是以她为中心的。许多批评家甚至认为她是书中最好的、最富有人性化的一个人物.不仅如此,在把她塑造成这样一个人物的过程中,霍桑最突出地展现了他本人对白兰、对清教的矛盾观点。 正如她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特色一样,白兰身上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圣经》人物原型。一种是夏娃原型,即堕落妇人原型和叛逆者原型;另一种是圣母玛利亚原型,即圣母原型和圣徒原型。 伊甸园的故事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悲剧——亚当夏娃的悲剧——实际上也成了一个原型性的悲剧,成为后来所有悲剧所仿效的范本,被奉为圭桌。在霍桑的不少短篇、长篇小说里,常或隐或现地透露着这种天堂与伊甸园和亚当与夏娃神话的反光,如《玉石雕像》和《好人布朗》。霍桑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将神话,即亚当夏娃神话“移植”入他的作品框架中来,并赋予它新的形式、内容和内涵。在《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实际上是夏娃原型,一个堕落妇人的形象,她有着与夏娃几乎一致的经历:生活在天堂——堕落——磨难——-得到拯救。 白兰出生于一个已破落的贵族家庭,后来嫁给了一个有一定身份和财力的学者,她的物质生活并不贫乏。当清教徒吹响号角要在新大陆建立一个人问天堂,现世伊甸园时,白兰的丈夫(罗杰,即齐灵握斯)也决定举家迁往这?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3-4
CHINESE ABSTRACT  4-16
Introduction  16-26
Chapter One Hester Prynne  26-62
  1.1 The Archetype of Eve  28-51
    1.1.1 A Fallen Woman  29-32
    1.1.2 A Revolting and Questing Eve  32-51
      1.1.2.1 The First Revolt: Revolt against Marriage and Quest for Love  34-36
      1.1.2.2 The Second Revolt: Being Exiled, Speculating and Questing  36-44
      1.1.2.3 The Third Revolt: Temptress and Helper  44-51
  1.2 The Archetype of Virgin Mary  51-62
    1.2.1 The Holy Mother  52-55
    1.2.2 A Saint  55-62
Chapter Two Arthur Dimmesdale  62-85
  2.1 The Archetype of Adam  64-77
    2.1.1 A Fallen and Repentant Man  64-68
    2.1.2 A Revolting and Questing Man  68-77
  2.2 The Archetype of Jesus  77-85
    2.2.1 A Saint  77-81
    2.2.2 A Scapegoat  81-85
Chapter Three Chillingworth  85-94
  3.1 The Archetype of Satan  85-91
  3.2 The Archetype of a Prophet  91-94
Conclusion  94-98
Bibliography  98-103

相似论文

  1. 荒原·伊甸园·果园,I0-03
  2. 分裂与整合,I561.074
  3. 伊甸园与乌托邦:人类美好家园的永久想象,I712.074
  4. 海明威小说中男性人物的社会性别角色,I712.074
  5. 西方“乐园”与中国社会,I106.99
  6. 沈从文的桃花源与三岛由纪夫的伊甸园,I0-03
  7. 乔治、爱略特及其女主人公们不彻底的、有意识的自我救赎,I561
  8. 《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一部女性成长小说,I712
  9. 通往心灵和谐的旅程:《看不见的人》的一种弗洛依德心理学解读,I712
  10. 论普契尼三部歌剧中的男主人公角色塑造,J832
  11. 《元曲选》与《六十种曲》婚恋剧女主人公群像比较研究,I207.37
  12. 《雨王亨德森》男主人公的受害表现,I712
  13. 身份的迷失与回归,I712
  14. 探讨影像记录中的情感表达,J905
  15. 阿赫玛托娃诗歌艺术解读,I512
  16.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与祖国共命运的天才诗人,I512
  17. 《西厢记》与《桃花扇》主人公性格特征比较研究,I207.3
  18. 男人祭坛上女人的悲剧,I712.074
  19. 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I0
  20. 突围和迷失,I206.7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