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研究

作 者: 马小兰
导 师: 刘小斌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医史文献
关键词: 郭元峰 脉如 学术成就
分类号: R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5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论述本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初步点校《脉如》,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将《脉如》及与之相关的医学典籍(《内经》、《难经》、《脉经》)中的脉学篇章,及书中所引用的前人及同时代医家(如滑伯仁《诊家枢要》、李时珍《濒湖脉学》、张介宾《景岳全书·脉神章》、李士材《诊家正眼》、张璐《诊宗三昧》)的脉学观点相比较,分析总结《脉如》在脉学诊断方面的发展和特点,评估《脉如》在诊断学方面的成就和价值,探讨郭元峰的脉学思想及其渊源。 二、简要介绍《脉如》主要篇章内容,予以评述(包括原文渊源、写作方法、内容价值及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脉论、脉、持脉、五脏部位论、五脏平脉体、四时脉体、六甲脉体、六气脉体、六经独至脉体、胃气脉体、真脏脉体、人迎气口脉、四大纲脉、二十八脉、阴阳乘伏论等十五篇进行了简单介绍及评述。其中,二十八脉是本章重点,特别是如脉类,体现了郭氏撰书的主要目的,因而特列表以彰其义,从此一斑而窥探郭元峰二十八脉主病渊源及其特点。 三、总揽全书,整理提炼出郭元峰的脉学思想,评估郭氏《脉如》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之处。 《脉如》的学术思想价值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在学习经文方面,于无字句处读书,尊古而不泥古,解释经文精要恰当,参透经旨、举一反三,精解经文、去除疑惑,大胆怀疑、勇敢批驳经文之误。2.在脉理方面,继承并进一步推广脉之阴阳分类法,发扬景岳脉神思想,宗《内》《难》据脉象推求病机,发展完善四大纲脉分类法,明确提出“如脉”类,不仅在充实脉学内容上而且在方法论上都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它丰富了中医相兼脉主病的脉学内容。其次,它强调脉象之真假疑似,这种辨证的思维方法指导并加深了临床医者对疾病复杂性的认识。此外,它还开阔了脉象诊断的思路,提醒医者临证时不仅要知常达变,而且要辨别真假。3.在推广普及脉 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研究学方面,郭氏收录或编撰的许多脉诀对此有着积极的意义。 《脉如》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四点:1.沿袭前人(如张景岳、张石顽等)错误;2.不注明引文来源,在古文没有标点的情况之下,大大增加了后人对其研究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自身的学术价值;3.提出了一些错误的学说(如“脉之胃气来自先天”说,“脉无根有两说”,“滑脉属阳中之阴”说,等等);4.对脉象的描述不够准确等。 另外,郭元峰《脉如》二十八脉经点校原文放在附录部分。二十八脉是《脉如》的精华部分,因此本文选取其点校后之原文附录于后,以供学者参考。

全文目录


前言  8-9
一、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  9-14
  (一) 研究内容  9
  (二) 研究方法  9
  (三) 研究目的  9
  (四) 研究意义  9-14
二、 《脉如》主要篇章内容简介及评述  14-37
  (一) 脉论  14
  (二) 脉  14
  (三) 持脉  14-15
  (四) 五脏部位论  15
  (五) 五脏平脉体  15-16
  (六) 四时脉体  16
  (七) 六甲脉体  16
  (八) 六气脉体  16
  (九) 六经独至脉体  16-17
  (十) 胃气脉体  17-18
  (十一) 真脏脉体  18
  (十二) 人迎气口脉体  18
  (十三) 四大纲脉  18-19
  (十四) 二十八脉(如脉类)  19-36
    1. 数脉  20-21
    2. 浮脉  21-23
    3. 沉脉  23-24
    4. 迟脉  24-25
    5. 滑脉  25-26
    6. 实脉  26
    7. 弦脉  26-28
    8. 洪脉  28
    9. 细脉  28-29
    10. 长脉  29
    11. 紧脉  29-30
    12. 伏脉  30-31
    13. 促脉  31-36
  (十五) 阴阳乘伏论  36-37
三、 郭元峰《脉如》的学术价值及不足之处  37-39
  (一) 学术价值  37-38
  (二) 不足之处  38-39
参考文献  39-40
鸣谢  40-41
附录: 郭元峰二十八脉原文(点校后)  41-60

相似论文

  1. 葛洪及《抱朴子外篇》考论,I206.2
  2. 冯国瑞及其学术研究,K871
  3. 《新五代史》研究,K243
  4. 朱彬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考述,K092
  5. 浅论王筠的学术贡献及影响,I206.2
  6. 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图像研究,J60
  7. 杨宾《大瓢偶笔》研究,J292.1
  8. 汪辉祖研究,K249.3
  9. 《新唐书》的编纂及其学术成就,K092.4
  10. 《银海精微》的成书时间、学术渊源、学术成就研究,R2-52
  11. 郭乃安先生生平传略及学术成就,K825.76
  12. 《银海精微》的成书时间、学术渊源、学术成就研究,R2-52
  13. 《医心方》体例研究,R2-52
  14. 《淮南子》医学思想研究,R2-52
  15. 中医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R2-52
  16. 《千金要方》备急本与新雕本方剂文献异同考,R2-52
  17. 古印度阿育吠陀医经《辨病诊脉》的文献研究,R2-52
  18. 许浚《东医宝鉴》的理论价值及其影响研究,R2-52
  19. 《千金方》补益方药研究,R2-52
  20. 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的整理与相关研究,R2-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 全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