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固体火箭发动机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作 者: 杨丹
导 师: 郜冶
学 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专 业: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两相流 颗粒轨道模型 双(多)流体模型 颗粒轨迹 颗粒体积分数
分类号: V4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3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固体火箭发动机广泛采用含金属复合推进剂,特别是含铝复合推进剂,以达到提高比冲的目的,铝的燃烧产物氧化铝粒子加入燃气后将形成典型的两相流动。两相流动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高速运动的固体颗粒可能对发动机壳体以及喷管壁面产生冲刷。许多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潜入式喷管,含铝推进剂燃烧时产生的比较大的固体颗粒无法进入喷管,会沉积在潜入喷管背壁空腔,就形成所谓的熔渣。 对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研究的模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颗粒轨道模型(Lagrangian)和双流体模型(Eulerian)。这两种模型对气相的计算均采用已经比较成熟的单相流算法,其差别主要在于对颗粒相的处理。本文将两种模型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的两相流计算,利用大型CFD软件FLUENT中的颗粒轨道模型、混合物模型(即欧拉模型)对文献中的经典算例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文献中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再将以上两种模型用于某潜入式喷管发动机,并比较其结果。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颗粒轨道模型能够模型有复杂经历的颗粒相,如颗粒的蒸发或凝结、沉积或冲刷,并可以清楚地看到粒子的运行轨迹。但对于模拟两相之间的耦合作用其效果不佳,且不能给出连续的颗粒速度和浓度的空间分布。 2.双流体模型能够全面考虑颗粒的湍流输运,并用统一的方法处理颗粒及流体相,两相间的耦合作用较强。其缺点是不能模拟颗粒的复杂变化,当颗粒分组数较多时,所需计算存贮量过大。 3.两相流场中的气相速度均小于纯气相流动,且尺寸小的粒子比大粒子使气相速度降低的程度更大,这与物理现象是一致的。颗粒质量分数不同,其对气相流场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点在Eulerian方法中更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Lagrangian方法颗粒相不占压力,因此其影响程度很小。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23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2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  11-14
  1.3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14-21
    1.3.1 CFD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5
    1.3.2 CFD软件技术  15-16
    1.3.3 CFD技术的一般化处理方法  16-21
  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1-23
第2章 两相流基本理论  23-44
  2.1 两相流基本特性及其描述  23-31
    2.1.1 流动类型  23-24
    2.1.2 颗粒尺寸及其分布  24-25
    2.1.3 表观密度及体积分数  25-26
    2.1.4 各种模型的近似  26-27
    2.1.5 颗粒阻力、传热传质及反应  27-30
    2.1.6 颗粒群统计守恒  30-31
  2.2 两相流基本守恒方程组  31-44
    2.2.1 两相流或多相流系统控制体  31-32
    2.2.2 体平均概念  32
    2.2.3 相内微观守恒方程组  32-33
    2.2.4 层流多相流体平均守恒方程组  33-40
    2.2.5 湍流多相流时平均守恒方程  40-44
第3章 两相流模型及固体火箭发动机两相流基本理论  44-74
  3.1 两相流模型  44-66
    3.1.1 单颗粒动力学模型  44-50
    3.1.2 小滑移模型  50
    3.1.3 单流体模型(无滑移模型)  50-51
    3.1.4 颗粒轨道模型(欧拉-拉格朗日模型)  51-57
    3.1.5 双(多)流体模型  57-66
  3.2 火箭发动机内流场两相流的基本性质  66-74
    3.2.1 Al_2O_3微粒相的一般性质  66-74
第4章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74-100
  4.1 引言  74
  4.2 与经典算例的对比验证  74-88
    4.2.1 算例一  74-83
    4.2.2 算例二  83-88
  4.3 潜入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88-99
    4.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90-91
    4.3.2 计算结果比较  91-99
  4.4 本章小结  99-100
结论  100-102
参考文献  102-10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6-107
致谢  107

相似论文

  1. 比例式气液两相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研究,V233.2
  2. 喷管羽流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制,V434
  3. 高温分离器布置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动力场影响的研究,TK229.66
  4.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5.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两相流动特性描述,TP391.41
  6. 过热蒸汽饱和器的研究与设计,TK17
  7. 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的耦合模型,O357.3
  8.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点火异常峰分析与改进,V435
  9. 油井中磨料射流割缝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O358
  10. 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特征参数三维测量方法研究,O359.1
  11. 气泡形成与运动过程的数值仿真研究,O359.1
  12. 应用截面检测技术和V型内锥式流量计的两相流测量,O359
  13.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计算机模拟,TF124.39
  14. 煤粉干燥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K124
  15. 微通道内微细颗粒对气液传质的影响研究,TK124
  16. 独立分量分析(ICA)理论及其应用,P631.443
  17. 气固两相流气相亚格子模型效应的研究,O359
  18. 气液两相鼓泡动力学三维VOF数值模拟,O359.1
  19. 毛细管中两相流的CFD模拟,O359.1
  20. 基于LBM的两相流数值模拟及其并行算法的实现,O359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在发酵工业典型搅拌设备中的应用,TQ920.5

中图分类: > 航空、航天 > 航天(宇宙航行) > 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 >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