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积累研究

作 者: 滕飞
导 师: 林忠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隐性知识积累 后现代 问题意识 自我管理
分类号: F2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知识爆炸和极度动荡的外部环境中,组织要创造竞争优势,则组织隐性知识积累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知识积累特别是隐性知识积累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重要环节,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及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速度超乎想象,时时处处充满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唯一确定的因素。这种情况下,现代管理理论已出现发展滞后的状况,现代管理理论的式微引起人们对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极大关注。本文拟以后现代视角,梳理组织隐性知识积累问题研究成果,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单一企业为样本,质疑现有的某些企业隐性知识积累理论观点,并试图探索建构新的隐性知识积累理论。目前,研究组织隐性知识积累问题的成果并不多,本文在对以往理论借鉴和继承的基础上,拟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对组织隐性知识积累机制进行探索性分析,解密企业中隐性知识积累的“黑箱”。以往对隐性知识积累的研究,多聚焦于员工个体能动性,所以对策往往也是针对员工的激励措施,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使员工“被迫”改变自身状态。企业的“规训行为”促使员工成为企业知识储存的工具,但是员工主观能动性上的缺失使其产生惰性、忠诚度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下,现代管理理论的弊端凸现无疑。后现代管理理论的酝酿和应用好像“管理学界清新的空气”,为组织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种情况下,以后现代管理思想来质疑和分析组织隐性知识积累问题,对于后继研究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共分四大部分对组织隐性知识积累问题进行研究:(1)绪论。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阐述企业隐性知识积累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同时说明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2)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综述。这一部分系统梳理了现代视角和后现代视角下相关知识管理理论,对组织知识和组织隐性知识积累机制问题、后现代管理和后现代知识管理研究进行回顾,为下文分析和访谈提纲的制定奠定坚实基础。(3)以吉林省A企业为样本,从后现代视角对组织隐性知识积累理论进行研究。首先对公司概况及组织结构进行介绍,然后展开扎根理论分析。通过访谈,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对已有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建构新的隐性知识积累理论,并在后现代视角下对研究结论质疑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得出组织隐性知识积累相关结论。本章也是全文的重点部分。(4)研究结论与建议。说明本研究取得的进展及局限。通过发掘研究资料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笔者以后现代视角对企业隐性知识积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经过笔者的研究和对研究结果的验证,本研究共形成以下5条结论:(1)组织隐性知识积累始于员工对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发现和探索。(2)对权力和待遇的追逐是员工隐性知识积累的内动力。(3)企业领导层明确企业知识需求方向是隐性知识学习的前提,话语权驱动企业隐性知识学习。(4)隐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源于与特定人群的深入沟通和示范互动。(5)保持员工忠诚是企业隐性知识积累的重要一环,最终目的是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由于研究对象较单一,理论的普适性尚未得到进一步验证,但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探索,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本土特色,这对于从后现代视角建构出新的企业隐性知识积累理论,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5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0-11
    1.1.1 问题的提出  10
    1.1.2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10
    1.1.3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0-11
  1.2 研究目的  11-12
  1.3 研究方法  12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2-13
  1.5 研究框架  13-15
2 相关理论述评  15-30
  2.1 现代视阈下的组织隐性知识积累述评  15-22
    2.1.1 组织隐性知识内涵述评  15-16
    2.1.2 组织知识积累述评  16-20
    2.1.3 组织隐性知识积累述评  20-22
  2.2 后现代知识管理述评  22-30
    2.2.1 后现代管理述评  22-24
    2.2.2 后现代知识观述评  24-27
    2.2.3 后现代知识管理述评  27-30
3 以A企业为样本的隐性知识积累研究  30-48
  3.1 研究方案设计  30-32
    3.1.1 研究方法  30
    3.1.2 访谈企业概况  30-31
    3.1.3 访谈提纲设计  31
    3.1.4 访谈情况  31-32
  3.2 扎根理论分析  32-48
    3.2.1 开放性编码  32-39
    3.2.2 轴心编码  39-43
    3.2.3 选择性编码  43-44
    3.2.4 研究结论  44-46
    3.2.5 研究结果的质疑和验证  46-48
4 研究进展与不足  48-49
  4.1 研究取得的进展  48
  4.2 研究的局限  48-49
附录  49-55
参考文献  55-60
后记  60-61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3. 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TS193
  4.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6.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B244.7
  7.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8.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9. 长沙现代大学区位变化研究,G649.2
  10.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11. 论家具中的折叠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TS664.01
  12.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3.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14.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15. 苏州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研究,C924.21
  16.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7. 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G206
  18.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9.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20.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G02
  21.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