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镰序竹属与悬竹属根和叶的比较解剖研究

作 者: 杨赵平
导 师: 杜凡
学 校: 西南林学院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镰序竹属 悬竹属 竹根 竹叶 比较解剖
分类号: Q94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与悬竹属Ampelocalamus S.L.Chen et al.同属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 Nees北美箭竹超族Arundinarieae Nees,共22种,我国就有18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三省、海南岛和台湾。两个属的多数种类外部形态十分相似,且大多数生长在石灰岩地区的沟谷河边或陡坡上,属内的羊竹子D. saxatile(Hsuch et Yi)Keng f.. ex Yi、巴竹D. yongshanense(Hsueh et D. Z. Li.)Yi、冕宁镰序竹D. mianningense(Q. Li et X. Jiang)Yi至今还没有发现花序,以至有些学者建议将它们归入悬竹属,而一些人则认为应纳入镰序竹属。针对形态上的困难,研究了镰序竹属与悬竹属13个种的根、叶的横切面及叶表皮的解剖结构,从所得的解剖结果探讨了镰序竹属与悬竹属解剖结构上的关系,并确定了羊竹子、巴竹、冕宁镰序竹的归属。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解剖了爬竹Drepanostachyum scandens(Hsueh et W. D. Li)Keng f.. ex Yi、羊竹子、射毛悬竹A. actinotrichus(Merr. et Chun)S. L. Chen, T. H. Wen et G. Y. Sheng等10个种的根。10个种根的外皮层、内皮层、中柱鞘细胞、纤维组织细胞的层数都较一致,这些特征与大多数散生竹的特性更接近,说明这2个属的竹子亲缘关系近,是丛生竹中较进化的类型。多数种的后生大导管、气腔数目和大小以及中柱髓部加厚情况在同一种类的不稳定性表明后生大导管、气腔都在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变化,根的内部解剖结构不能作为这两个属之间及属内各种的分类依据。 (2) 叶的横切面上,13个种的叶肉细胞形状一致,为指状臂形。叶片中部主脉的维管束数在同一种内常不稳定。泡状细胞的形状和数目变化较大,有些种,如爬竹、坝竹的泡状细胞在近主脉处只有2—3个泡状细胞,而在近叶缘的一边有5个,甚至7个以上的泡状细胞。射毛悬竹和勐腊悬竹A. menglaensis Hsueh et F. Du叶肉细胞的层数都是2层,另外11个种的叶肉细胞常为3层。射毛悬竹与勐腊悬竹的气腔在叶肉中所占的比例明显较另外11个种大,长度一般在128μm以上,宽度在10μm以上;其它11个种的气腔宽度大于10μm以上的气腔常常仅位于主脉旁,侧脉旁气腔的宽度都在10μm以下。扫把竹的气腔明显较小,气腔长度不超过56μm,且在近叶缘处的几个维管束旁没有气腔。 (3) 13个种叶的上、下表皮中长、短细胞的形状,大毛、刺毛、微毛、乳突的分布情况、气孔密度及气孔副卫细胞横向外侧壁等特征在同一个种间较稳定或仅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是一些种很好的分类依据。射毛悬竹和勐腊悬竹在叶的上、下表皮各细胞的分布特征都较一致,尤其表现在刺毛和微毛的分布特征。比较叶横切面上的解剖结构,射毛悬竹和勐腊悬竹应该是同一类群的植物,属悬竹属。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1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国内外竹子解剖研究概况  11-16
    1.2.1 竹秆的解剖  11-13
    1.2.2 竹叶横切面解剖  13-14
    1.2.3 竹叶表皮研究  14-15
    1.2.4 竹根的解剖  15-16
  1.3 镰序竹属与悬竹属研究现状  16
  1.4 小结  16-21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25
  2.1 研究内容  21-23
  2.2 技术路线及制片方法  23-25
    2.2.1 技术路线  23
    2.2.2 制片方法  23-25
3 结果分析  25-40
  3.1 根的解剖结果与分析  25-29
    3.1.1 表皮  26
    3.1.2 皮层  26-27
    3.1.3 中柱  27-29
  3.2 叶片的解剖与结果分析  29-34
    3.2.1 叶的表皮  30
    3.2.2 叶肉细胞  30-31
    3.2.3 叶脉及气腔  31-34
  3.3 叶表皮结果与分析  34-40
    3.3.1 上表皮  34-36
    3.3.2 下表皮  36-40
4 结论与讨论  40-43
  4.1 主要结论  40-41
  4.2 论文技术改进与主要创新点  41-42
    4.2.1 技术改进  41
    4.2.2 主要创新点  41-42
  4.3 问题讨论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附图  47-64

相似论文

  1.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2. 竹镂舟蛾为害对毛竹次生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影响,S763.7
  3. 竹叶黄酮的提取、检测、分离、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O629.1
  4. 深裂竹根七根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5. 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阴两虚型发热的回顾研究,R273
  6. 同种异体巩膜条带球后植入对豚鼠巩膜和屈光影响的实验研究,R779.6
  7. 青藏高原东部嵩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Q943
  8. 竹叶提取物及荭草苷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285
  9. 金丝桃属植物的分泌结构及其与金丝桃素类物质的相关性研究,Q949.7
  10. 竹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R285
  11. 竹叶特征性黄酮类化合物研究,S795
  12. 吉林省萱草属植物的比较解剖学研究,Q944
  13. 竹叶多糖的提取分离、抗氧化性及竹叶调味茶饮料工艺研究,TS275.2
  14. 鼓槌石斛及竹叶兰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S567.239
  15. 结缕草遗传多样性研究,S688.4
  16. 竹叶总黄酮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TQ28
  17. 超声辅助竹叶黄酮提取研究,O629
  18. 中国木兰科部分属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Q944
  19. 青藏高原东部嵩草属植物的生态解剖学研究,Q944
  20. 竹叶提取物的抗脑缺血作用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形态学 > 植物解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