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生新闻的产生和演进分析

作 者: 杨帆
导 师: 刘晔骁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民生新闻 话语权 弱势群体 大众文化
分类号: G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生新闻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的开播起,两年来,在全国形成了燎原之势,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推出各自的民生新闻栏目,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省市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出现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界影响较大的事件之一。民生新闻的兴起,改变了电视新闻原有的状态,使其不再只是形式单一,表现手法类似的社会新闻,重要的是,它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更多的反映了民生民情,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本文将对民生新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并深刻的解析民生新闻的兴起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同时,由于我们对民生新闻的迅速发展和热闹景象还缺少冷静思考,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也将指出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引导其健康发展。

全文目录


引言  7-9
第一章 民生新闻概述  9-13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9-10
  二、民生新闻的特点  10-13
第二章 民生新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3-25
  一、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  13-16
  二、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6-19
  三、我国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  19-21
  四、电视新闻竞争的产物  21-25
第三章 民生新闻的现实意义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5-33
  一、民生新闻成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和生力军  25-27
  二、满足了受众对知情权和话语权的渴求  27-29
  三、赋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媒体主动权  29-33
第四章 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38
  一、传播理念出现偏差  33-34
  二、传播内容过于庸俗  34-37
  三、违背新闻的客观规律  37-38
第五章 民生新闻发展对策  38-42
  一、明确受众群体定位  38-39
  二、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39-40
  三、注重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策划  40
  四、坚持公正客观的报道立场  40-42
结论  42-43
注释  43-45
参考文献  45-47
论文摘要(中文)  47-51
论文摘要(英文)  51-57
后记  57-59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3.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G222
  4. 微博:草根话语权的假象,G206
  5. 论微博的公民话语权,G206
  6. 区域传播视野下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新北方》,G222
  7. 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选秀现象,G222
  8. 对民生新闻狂热追捧之后的冷静思考,G222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的制度成因及法律对策,D922.16
  10.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争夺和平话语权问题的研究,K266
  11. 全球化视域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G122
  12. 小学课堂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问题研究,G622.4
  13. 中国电视媒介“弱势群体歧视”现象的伦理分析,G206
  14.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大众摄影,J405
  15. 精英与大众的博弈,J952
  16. 新感觉派小说与市场的关系研究,I207.42
  17. 众生的狂欢,G206
  18. 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应用研究,F272
  19. 环境弱势群体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X321
  20. 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精神,G129
  21.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市场与产业初步研究,J60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