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民工婚姻选择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作 者: 田丰
导 师: 刘少杰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农民工 婚姻选择 社会学分析 社会流动
分类号: C91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89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工社会流动是目前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最为关键性的动因。而对社会流动的严肃分析,就当前的学界研究现状而言,大多局限于一种规范性的功能研究之上,也即是一种宏观的层面之上;同时,对于这一社会流动的趋势,我们所采取的价值立场,也大多基于一种对社会流动正功能的分析,对于其所产生的负功能则视而不见;而对于社会流动作为一种策略行为,其在微观社会层面所产生的影响,则大多被忽视了。因而,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深刻的个案研究,可以结合社会宏观层面的大体趋势与微观层面的个体变化,从而演绎出社会流动的规范—策略行为的两个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此。本文以一个具体而微的个案展开细致的理论分析,且基于社会流动的大背景进行解读。正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我们才能够理解本文个案中主体在婚姻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矛盾和犹豫心态,离开对这一结构性要素的解读和分析,否则我们就难于理解微观个案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始终没有离开对社会结构性要素的关注和理解。个人毕竟是矛盾的,然而这并不是个人式的矛盾,这是中国社会流动群体的共同性矛盾。他们寻找归属,他们又必须走出农村,迈向现代。而城市又在近期内无法相容他们。无论如何,这是他们的困境。或许这群人有着他们父辈所不具有的强大的变通能力。

全文目录


一 本文研究的问题和材料  6-11
  (一) 本文研究材料  6-8
  (二) 本文问题的提出与概念化  8-9
  (三)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评析  9-11
二 策略行为与择偶方式  11-15
  (一) 策略行为的解释  11-12
  (二) 行为选择与感性制约  12-15
三 基于社会流动的解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  15-21
  (一) 观念冲突:在二元化的城乡之间  16-18
  (二) 社会流动群体中的关系网络与社会连接  18-20
  (三) 回到传统:社会流动群体的价值认同与归属感  20-21
四 流动农村青年的预期分析及假设论证  21-25
  (一) 理论假设的提出  21-22
  (二) 社会预期与理论论证  22-25
五 简短的结语:结论与讨论  25-28
参考文献  28-31
中文摘要  31-33
英文摘要  33-35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4.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5.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6.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8.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9.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0.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1.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12.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13.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14.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15.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6. 现阶段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D412.6
  17. 缺失与重构:苏南农民工权利保障研究,D632.1
  18.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922.1
  19. 佛得角中国移民的生存状况研究,D632.4
  20. 不同办学类型学校农民工子弟小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效果的研究,G623.8
  21. 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犯罪成因和预防,D91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恋爱、家庭、婚姻 > 婚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