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柴莪退热制剂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研究

作 者: 安伟伟
导 师: 罗翌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柴莪退热制剂 发热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不同给药途径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发热是内科最常见急症之一,70%-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热势重之特点,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现代医学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主要是①早期应用抗病毒药,②积极对症治疗③防治继发性的细菌感染。但时至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且具有多种不良反应,部分还有致畸作用,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解决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问题,我们通过中医对外感发热的认识,多因六淫所致,以温邪、风寒之邪、疫疠之邪为主,邪气入内,正邪相争为其主要病机,多为实证,以临床经验为基础,研制了柴莪退热制剂应用于临床,以柴胡、莪术、石膏、大黄四药为其主要成份,功在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兼以通下祛邪。经前期的临床辨证应用及初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目的: 检验柴莪退热制剂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效果与适当的给药途径。 研究方法: 1.临床观察:观察素体健康成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20例,随机单盲分成二组,治疗组使用柴莪退热栓,对照组使用消炎痛栓,分别观察开始退热时间、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症状改善情况,总结对比临床疗效。 2.实验研究: 2.1体内实验:以流感病毒甲1型FM1株感染NIH小鼠为研究对象,以临床应用的栓剂配制原浸膏为治疗组,分经口腔给药及直肠给药不同组别,设利巴韦林为实验对照组,并设病毒及空白对照组。观察所有组别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死亡率及死亡保护率,作为研究指标,以评估各组疗效。 2.2体外实验:以家兔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用药后制备含药血清,检验血清在体外对病毒攻击狗肾细胞致病变作用有无影响,明确其有无直接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 研究结果: 1.临床观察部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开始退热时间分别为3.25和1.90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两组治疗效果相近,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愈率分别为38.33%、36.67%,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6.67%,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改善恶寒、口渴症状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它症状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消炎痛栓较柴莪退热栓更容易产生汗出加重症状。治疗组中卫气同病证的治愈率(37.5%),有效率(87.5%),均高于卫分证治愈率(35.71%),和有效率(78.57%),但两种证型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

全文目录


引言  10-12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2-25
  一、现代医学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12-14
    (一)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机制  12
    (二) 预防及治疗  12-14
  二、中医学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与进展  14-18
    (一) 古代医家有关认识  14-16
    (二) 现代医家的认识及发展  16-18
  三、课题相关中药及研究现状  18-21
    (一) 柴胡  18-19
    (二) 莪术  19
    (三) 石膏  19-20
    (四) 大黄  20-21
  四、不同给药途径及方法  21-23
    (一) 口服  21
    (二) 注射  21-22
    (三) 鼻腔给药  22
    (四) 雾化吸入给药  22
    (五) 直肠给药  22-23
  五、药物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23-24
    (一) 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方法  23
    (二) 给药途径的实验研究方法  23-24
  六、问题展望  24-25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25-30
  一、研究目的  25
  二、病例资料  25-26
    (一) 病例来源  25
    (二) 一般资料  25-26
  三、研究方法  26-27
    (一) 诊断标准  26
    (二) 纳入标准  26-27
    (三) 排除标准  27
    (四) 疗效判定标准  27
    (五) 治疗方法  27
    (六) 观察指标  27
    (七) 统计方法  27
  四、研究结果  27-29
    (一) 治疗效果  27-29
    (二) 安全性  29
  五、结论  29-30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30-40
  一、流感病毒甲型 FM1株传代与病毒滴度测定  30-32
    (一) 实验目的  30
    (二) 病毒的鼠肺适应与鸡胚传代  30-31
    (三) 小鼠体内病毒滴度测定(LD_(50))  31-32
  二、柴莪退热制剂对流感病毒致小鼠肺炎的抑制作用  32-36
    (一) 实验目的  32
    (二) 实验材料  32-33
    (三) 实验方法  33-34
    (四) 统计学处理  34
    (五) 实验结果  34-36
    (六) 结论  36
  三、柴莪退热制剂对小鼠流感肺炎的死亡保护作用  36-38
    (一) 实验材料  36
    (二) 实验方法  36-37
    (三) 观察  37
    (四) 计算与统计学处理  37
    (五) 实验结果  37-38
    (六) 结论  38
  四、柴莪退热剂含药血清在狗肾细胞上对流感病毒甲1型 FM1株抑制作用  38-40
    (一) 实验目的  38
    (二) 实验材料  38
    (三) 实验方法  38-39
    (四) 结果  39
    (五) 结论  39-40
第四部分 讨论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  47-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上腭及特色用药研究,R249.2
  2.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近十年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资料分析,R441
  3. 云南省病毒性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病毒病因研究,R512.3
  4. CaCO_3颗粒层模板法制备聚合物超疏水表面,TB304
  5.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热与出血量的关系,R726.8
  6. 银葛清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肺卫风热型)的临床疗效研究,R272
  7. 家兔气虚发热模型的制备及补中益气汤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R285.5
  8. 基于火焰检测的煤种识别及发热量预测,TK16
  9. 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开发研究,TG233
  10. 清热解毒法对发热家兔体温中枢正负调节机制的研究,R242
  11.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的解热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R285
  12. 肿瘤伴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证候研究,R273
  13. 新方达原饮抗病毒性发热的实验研究,R285.5
  14. 闭合性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辨证分型初探,R274
  15. 不同给药途径下加味秦艽苍术汤治疗直肠肛管炎的临床研究,R26
  16. 老年发热患者106例临床分析,R441.3
  17.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文献研究与临床观察小结,R255.9
  18. 东莞铁路客运口岸“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R181.3
  19.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研究,R249
  20. 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阴两虚型发热的回顾研究,R2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