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世纪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剖析

作 者: 郭娅妮
导 师: 朱丕智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20世纪30年代 文学批评 作家论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繁荣时期,而“作家论”是三十年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形态之一。与二十年代相比,“作家论”批评在三十年代相对集中,并形成了一股“作家论”批评热潮。本文主要以整体的、宏观的视角,来考察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产生的原因及其地位和影响等。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一、20世纪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的概况。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与其他时期相比,“作家论”在数量上的迅速增多,在质量上也得到充分提高,并且不乏典范之作。二、分析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所形成的主客观原因。首先,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状况来分析这一现象所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从批评对象来看,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就批评主体而言,知识分子的职业分类,又导致了文学家的分工,并产生了一批如教授、编辑等职业批评家;根据接受对象来看,现代教育的发展,导致读者增多,受众的需要也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从传播媒介方面来看,报刊业、出版业的迅猛发展,是“作家论”批评热形成的又一客观原因。其次,就置身文学运动中的批评家个体而言,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置身左翼运动中,批评家的自我言说和自我证明;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批评家们产生了总结新文学史的欲望,“作家论”适应了这一需要;职业批评家们自觉的批评意识也是“作家论”批评热得以产生的主观原因。三、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和影响。30年代的“作家论”批评热,实质上是在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持不同文学价值观的批评家们的一种多元对话。就文学批评本身而言,30年代的“作家论”批评热体现了文学批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文学理论批评的建设来看,体现了文学理论批评家们,在创作主体方面的批评实践。从批评方法来看,30年代“作家论”为文学批评注入历史的视野和系统的、宏观的批评方法。从批评体式来看,30年代的“作家论”批评热,使“作家论”作为一种批评文体渐趋成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1 绪论  6-9
2 20世纪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剖析  9-10
3 三十年代“作家论”批评热概况  10-14
4 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的形成原因  14-29
  4.1 三十年代“作家论”批评热形成的客观条件  14-21
    4.1.1 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  14-16
    4.1.2 知识分子的职业分化与文学家的分工,促进了文学批评的繁荣  16-18
    4.1.3 现代教育的发展,导致读者迅速增多  18-19
    4.1.4 出版业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兴盛  19-21
  4.2 批评家的主观因素,是“作家论”批评热产生的内在原因  21-29
    4.2.1 左翼文学运动中批评家的自我言说和自我证明  21-24
    4.2.2 新的历史阶段下,批评家总结文学史的主观愿望  24-25
    4.2.3 职业批评家的主观需要  25-29
5 对三十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的反思  29-36
  5.1 时代政治条件下批评家的多元对话  30-31
  5.2 文学批评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  31-33
    5.2.1 从理论建设到批评实践  31-32
    5.2.2 从微观走向宏观  32-33
  5.3 三十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的地位和影响  33-36
结语  36-37
参考文献  37-39
致谢  39-40
附录  40-41
独创性声明  4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1

相似论文

  1. 朱熹北宋文学批评之研究,I206.09
  2. 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范式“作家论”研究,I206.6
  3. 杂色蝴蝶自在舞,I206.09
  4. 来自女性与自然的呼唤,I109.9
  5. 论翻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I206.6
  6. 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I206.5
  7. 从批判“在场”到寻找“他者”,I712
  8. 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I206.6
  9.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当下建构,I206.7
  10.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阅读状况调查,G623.2
  11. 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I206.7
  12. 女性主义视角下战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I712.074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C912.82
  14. 论《金钥匙》杂志中的蒙古文学批评,I207.9
  15. 牛运震《史记评注》研究,I206.2
  16. 意识形态下的话语转换,I210
  17. 王瑶文学史观研究,I209
  18. 荒野中的女性,I711
  19. 巴·苏达纳木文学理论观点研究,I311
  20. 论郁达夫的“卢梭情结”,I206.6
  21. 20世纪30年代的“新式独裁”论研究,K26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