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独特的腔调”

作 者: 苏静
导 师: 吕周聚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独特腔调 叙述结构 叙述视角 叙述时间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代文坛上,莫言的创作风格无疑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风格与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对莫言的创作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论述如下: 第一部分是结构篇,从分层次叙述、开放式结尾、颠覆式结构三方面分析他的叙述结构:分层次叙述是莫言小说结构的重要特色,它打破了叙述线索的单一性,将复杂的叙事内容有机地安排在若干叙述层当中,使作品的结构复杂化。开放式的结尾是莫言大多数作品的特色,作家故意在文本的结尾处隐去对关键问题的交待,造成悬念,引发读者的幻想和思考,避免了叙事的封闭以及意义的确定,达到了对绝对权威的价值解构和颠覆。颠覆式结构主要由镶嵌式结构和拼贴式结构组成,莫言在文本中插入不同文体,这些插入的文学体裁造成多重的复指文本,各个文本之间互相指涉、兼容、破坏,瓦解了叙事结构的统一性,构成镶嵌式结构。杂语的引入使话语具有了叙述功能,不同的杂语碎片杂糅进文本中,构成散乱无序的拼贴式结构。 第二部分是视角篇,从莫言小说在视角选择上的独特性入手,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独特视角,他的作品的聚焦人物大多是被忽略的、失去话语权的边缘性角色,这种视角选择赋予每一个生命个体以平等的话语权,突破了人类看世界的传统角度,这源于他“做为老百姓创作”的创作立场;二、儿童视角在莫言作品中大量存在,孤独而饥饿的童年生活是莫言丰厚的创作资源,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作品中独特的儿童世界,不同于以往儿童视角中童话般的温情笔触,他笔下的儿童世界是痛苦的,与成人世界相隔膜、无法勾通,同时又以儿童的独特眼光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使文本具有了复调的特征;三、多元视角,多元化的聚焦方式打破了一元化的权威叙述,使文本由独自性转向对话性,体现了作者相对主义的文化立场,完成了对传统权威价值观念的颠覆。莫言对叙述视角的独特选择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色彩。 第三部分是时间篇,按照热拉尔·热奈特的理论分类,从时序、时长、频率三个方面的时况关系入手,分析莫言小说独特的时间处理方式。在时序安排上,莫言主要利用了回叙和预叙的手段。莫言使用回叙的独特性在于他的二度回叙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引言  10-12
一 结构篇  12-22
  (一) 分层次叙述  12-15
  (二) 开放式结尾  15-16
  (三) 颠覆式结构  16-22
二 视角篇  22-32
  (一) 独特视角  23-25
  (二) 儿童视角  25-29
  (三) 多元视角  29-32
三 时间篇  32-40
  (一) 时序安排  32-36
  (二) 时长差异  36-38
  (三) 频率方式  38-40
结语  40-41
注释  41-43
参考文献  43-45
致谢  45-46
发表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从叙述视角看自传体小说的人际意义,I106.4
  2. 《帕梅拉》的叙事技巧研究,I561
  3. 试析女性广告的叙事策略,H152
  4.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叙事艺术,I561
  5. 从社会文化角度对女性演讲进行分析,H019
  6. 论铁凝小说的叙事策略,I207.42
  7.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叙述研究,I561
  8. 斯蒂芬·克莱恩作品的现代主义元素研究,I712
  9. 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的叙事模式:纠缠不清的“中国性”、“美国性”冲突研究,I712.074
  10. 论叙事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故事建构,G222.3
  11.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艺术新探,I561
  12. 整体性思维下的叙述结构研究,I206.2
  13. 从追逐到放逐,I207.42
  14. 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I106.4
  15. 论王安忆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与意义的生成,I207.42
  16.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审美追求,I207.42
  17. “失语”的言说,I207.42
  18. 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I207.42
  19. 《西游记》与东亚大众文化,I207.419
  20. 《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技巧,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