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 黄显坤
导 师: 刘丽娜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教唆犯 共犯从属性说 共犯独立性说 二重性说 直接教唆 间接教唆 教唆未遂 教唆中止
分类号: D9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6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1997年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犯是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分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共同犯罪乃至整个刑法理论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实属必要。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论教唆犯的性质 就教唆犯的理论而言,首要的问题是性质问题,对性质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对其他问题的判断。关于教唆犯的性质中外刑法理论界一直都存在争鸣。就正犯与狭义共犯的关系问题有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两种对立的理论。通过分析我国教唆犯性质理论的各种学说的利弊,我认为教唆犯的性质应该具有二重性,是从属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的辨证统一。最后结合我国刑法规定作了具体分析。 第二章:论教唆犯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分类 笔者认为,教唆犯是指故意地以指使、煽动、劝说、收买、欺骗、强迫等足以影响他人意识和意志的方法,致使具有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原无犯罪意图或犯罪思想不够坚定的人,故意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人。结

全文目录


前言  7-8
第一章 教唆犯的性质  8-18
  第一节 关于共犯性质的学说  8-11
    一、共犯从属性说  9-10
    二、共犯独立性说  10-11
    三、结论  11
  第二节 我国理论界关于教唆犯性质学说的争论  11-15
    一、教唆犯从属性说  11-12
    二、教唆犯独立性说  12-13
    三、教唆犯二重性说  13-14
    四、教唆犯性质否定说  14
    五、教唆犯独立犯罪说  14-15
  第三节 结合我国刑法规定分析教唆犯的二重性  15-18
第二章 教唆犯的概念、成立要件及分类  18-34
  第一节 教唆犯的概念  18-21
    一、国外关于教唆犯的概念  18-20
    二、我国刑法理论对教唆犯概念的表述  20-21
    三、我对教唆犯的定义  21
  第二节 教唆犯的构成要件  21-28
    一、学说争鸣  21-22
    二、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22-23
    三、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23-25
    四、相关问题  25-28
  第三节 教唆犯的分类  28-34
    一、单独教唆犯与共同教唆犯  29-30
    二、直接教唆犯与间接教唆犯  30-31
    三、概然性教唆、选择性教唆和精确性教唆  31-32
    四、其他具体种类  32-34
第三章 教唆犯的未完成形态  34-43
  第一节 教唆的预备  34-35
    一、界定  34-35
    二、预备形态的可罚性  35
  第二节 未遂形态  35-42
    一、教唆未遂  37-39
    二、未遂教唆  39-42
  第三节 中止形态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5

相似论文

  1. 论教唆犯的处罚根据,D924.1
  2. 论教唆未遂,D924.1
  3. 独立教唆犯问题研究,D914
  4. 教唆犯未完成形态研究,D924.1
  5. 论教唆犯的处罚,D924.1
  6. 教唆犯的性质研究,D924.1
  7. 论片面共犯,D924.1
  8. 教唆犯基本问题研究,D924.1
  9. 教唆犯问题研究,D924.1
  10. 共犯关系脱离问题研究,D924.1
  11. 非共犯教唆犯独立成罪研究,D924.1
  12. 浅析教唆犯的基本问题,D924.1
  13. 论共同犯罪与犯罪未完成形态之交叉,D924.1
  14. 网络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914
  15. 共同过失犯罪探析,D924.1
  16. 过失共同犯罪论,D924.1
  17. 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914
  18. 共犯的性质研究,D924.1
  19. 论教唆犯的未遂形态,D914
  20. 过失共同犯罪研究,D924.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总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