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子洲—清涧气区上古生界山_2~3段、盒_8段储集层及其地球化学成因初步研究

作 者: 韩宗元
导 师: 苗建宇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地球化学
关键词: 子洲—清涧 天然气 山西组山23段、盒82段 沉积相 储集层特征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孔隙类型 地球化学 孔隙结构 有利区块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型盆地,其形成历史早、演化时间长。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油气勘探潜力很大,它已成为我国未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油气资源分布及其探明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运用多学科理论,结合现代测试技术方法,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资料与单井数据相结合,野外工作与室内工作相结合,对子洲—清涧气区山西组山23段及下石盒子组盒82段、盒81段储层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组山23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下石盒子组盒82段、盒81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集层砂体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浅湖滩砂。 研究区山西组山23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下石盒子组盒81段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盒82段岩石类型几乎全为岩屑砂岩。山23段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远远好于盒8段。经历的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依据自生矿物组合、分布及形成顺序、粘土矿物转化、孔隙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2段、盒81段砂岩均已进入晚成岩A亚期,大部分位于晚成岩B期。 地球化学作用是子洲—清涧气区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2段、盒81段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研究区目的层位胶结作用以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及自生黏土矿物胶结为主;交代作用以碳酸盐矿物交代和黏土矿物的交代为主:溶蚀作用以长石的溶蚀和碳酸盐矿物溶蚀为主,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孔隙减少,而溶蚀作用和粘土矿物的相互转化等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使物性改善。 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碳酸盐矿物、长石的溶蚀及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相关,是无机成岩作用和有机热成熟演化产生的CO2和有机酸溶蚀可溶组分的结果。地下流体作用是必要条件,可溶物质的存在是充分条件。研究区目的层位砂岩中

全文目录


前言  10-13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3-20
  第一节 盆地演化特征  13-14
  第二节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14
  第三节 沉积环境分析  14-17
    一、古地理  15
    二、古生物和古气候  15-16
    三、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16
    四、物源方向  16-17
  第四节 地层系统  17-20
    一、山西组山_2~3段  18
    二、下石盒子组盒_8段  18-20
第二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20-36
  第一节 储集层岩石学及沉积特征  20-25
    一、储集层碎屑岩岩石类型及特征  20-21
    二、储集层碎屑岩组构特征  21-23
    三、储集层碎屑岩结构特征  23
    四、储集层碎屑岩沉积构造特征  23-25
  第二节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25-30
    一、辫状河三角洲  25-27
    二、曲流河三角洲  27-29
    三、湖泊  29-30
  第三节 砂体展布特征  30-36
    一、山西组山_2~3段  30-31
    二、下石盒子组盒_8段  31-36
第三章 储集层地球化学机理初探  36-56
  第一节 储集层的成岩作用  36-42
    一、机械压实作用  36-37
    二、胶结作用  37-40
    三、交代作用  40-41
    四、溶蚀作用  41-42
  第二节 成岩阶段划分  42-46
    一、自生矿物组合、分布及形成顺序  42-44
    二、粘土矿物转化及其地球化学成因  44-46
    三、最大热解峰温Tmax(~0C)特征  46
    四、镜煤反射率值(R0%)特征  46
  第三节 孔隙类型及其特征  46-48
    一、原生孔隙  46-47
    二、次生孔隙  47
    三、裂缝(隙)  47-48
  第四节 次生孔隙成因  48-51
    一、地球化学机理  48-50
    二、溶蚀作用与次生孔隙  50
    三、沉积环境有利于次生孔隙生成  50-51
  第五节 储集层的孔隙演化特征  51-56
    一、储集层孔隙的横向演化  51-52
    二、储集层孔隙的纵向演化  52-53
    三、储集层孔隙的地球化学作用演化  53-56
第四章 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56-91
  第一节 孔隙类型及其特征  56-72
    一、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56-58
    二、孔喉分布  58-59
    三、孔隙结构参数特征  59-72
  第二节 物性参数特征  72-84
    一、山西组山_2~3储集层段孔隙度和渗透率  72-73
    二、下石盒子组盒_8~2储集层段孔隙度和渗透率  73
    三、下石盒子组盒_8~1储集层段孔隙度和渗透率  73-84
  第三节 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  84-91
    一、沉积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84-87
    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87-89
    三、构造对储集层的影响  89
    四、地球化学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89-91
第五章 气层特征及高产富集有利分布区预测  91-113
  第一节 气层特征  91-98
    一、气层厚度及分布  91
    二、气层含气饱和度及气层顶面构造特征  91-98
  第二节 气层高产富集因素及规律  98-106
    一、气源条件  98
    二、储集条件  98
    三、圈闭条件  98-99
    四、影响产能的地质因素  99-102
    五、气水分布特征  102-106
  第三节 高产富集有利分布区预测  106-113
    一、最有利天然气产能分布区  106-107
    二、有利天然气产能分布区  107
    三、较有利天然气产能分布区  107-113
结论与认识  113-115
参考文献  115-120
鸣谢  120-121
图版  121-131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3. 广东凡口铅锌矿矿田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4
  4. 朝阳天然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22
  5.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6. 南泥湾八连沟—金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P618.13
  7. 青岛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其成因,X53
  8. 陕西勉县后沟—大坪山锰矿成矿地球化学研究,P618.32
  9. 广州市天然气高压系统分析研究,TU996
  10. 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的研究,TE89
  11. 神经网络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研究,P744.4
  12. 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与性能变化规律研究,U414
  13. 基于FCM的城市天然气供需市场复杂系统分析,F224
  14. 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P512.2
  15.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P618.13
  16.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17.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18. 贵州省晴隆锑矿废渣中锑金赋存状态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P618.66
  19. 会泽金牛厂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P618.4
  20. 滇西南昌宁—孟连裂谷带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P574.2
  21. 元谋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P61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